田艷
[關鍵詞]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高效
“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先學后教、注重交流;以學定教、引領探究;合作交流、加強實踐”以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為核心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真正實現教學高效和學習高效,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下面我將從形成背景、設計理念、實施策略三個大方面對我校“五步教學法”進行解讀。
一、形成背景
墨爾根小學于2015年9月成立,由原北方英語實驗學校轉型為公辦小學,是一所新興的城鎮小學。我校以“全心打造精品名校,努力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為辦學目標,以“不辱使命、團結一心、爭創佳績”為宣傳口號,以“立德樹人、立教圓夢”為根本任務,著力建設“高品質、多樣化、人文化”的美麗學校,全面提升學校辦學品質,構建師生和諧家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努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事業科學和諧發展。原北方英語實驗學校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多年來一直在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和途徑,形成了“四導式”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本學期我們以“四導式”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進一步探索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五步教學法”。
二、設計理念
先學后教、注重交流;以學定教、引領探究;合作交流、加強實踐。
三、實施策略
(一)遵循原則
設計和編制符合要求的導學案是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導學案編制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1.自主性: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啟發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體現啟發性原則,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層次性: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服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二)課堂操作模式
“五步教學法”是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即:“解讀目標-預習交流-互助探究-檢測拓展-反思總結”五個環節。
模式流程:
1.“解讀目標”環節要求教師在上新授課前一天根據教材、教參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習重難點、學法指導、知識鏈接等各項要求。以課時為單位設計,要盡可能具體、明確、可達成,使學生從“學習目標”中得到指引和激勵,切不可盲目照抄教參上面的內容。
表述學習目標時,不要使用“了解”、“掌握”、“理解”之類的模糊語言,而應使用“記住”、“能說出”、“會運用”這樣具體清晰的語言。在學習過程中由老師來掌控即可,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心中有數,有方向。
2.“預習交流”環節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內容上課前一天即引導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學習提示要求,并完成“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部分的提出的學習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獨立閱讀,獨立做題。內容可以是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也可以是和新課有關聯的內容,不可過多、過難,讓學生課前預習,在老師的預設中完成對將要學習內容的整體感知,然后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教師及時檢查,以了解學情,加強督促。
3.“互助探究”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由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安排。一般而言,當教師想要提出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一個人很難解決的時候,教師應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盡可能避免直接講解。在合作學習中,老師在導學案中給出學習的導向,可以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答案,也可以按著老師設計的導學環節一步一步探究完成。老師下去查看學情,對有困難學習小組給予點撥協助。然后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度,找適當程度的學生進行匯報展示,然后老師要針對學習內容給予總結歸納知識或解題方法。
合作學習的成果如何展示要提前告訴學生學習小組,讓學生積極準備(如誰代表小組展示、如何計分、是到黑板前還是實物投影等);展示分工最好在課前進行,使合作探究的學習環節提前。每個小組可以多人同時參與展示,讓課堂上人人有事做,鼓勵小組間的質疑對抗,真正實現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學習提高。
4.“檢測拓展”環節是展示學生學習效果,暴露學生認知偏差的重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教師可以通過黑板或大屏幕出示檢測內容,設計少量練習題對本節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檢查學生學習達標情況,并總結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學生自由質疑,也可以是教師安排好內容其自主練習,對于學生所檢測出來的各種問題,教師應組織學生合作解決,不要越俎代庖。此時教師應注意糾正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錯誤認識并得以解決,還應該加強對書寫、格式的指導。
5.“反思總結”環節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才能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反思感悟的內容很廣泛:可以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感悟,也可以是對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感悟,也可是對學習方法的感悟,對老師的某句話語、對某位同學的學習方法、別人的優點、課堂氣氛等任何一個細節的感悟,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他人優點、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水平。
此教學模式適用于新授課教學,學生雖然是課堂的主人,但所有每一步都要在老師的主持、組織、引導、監督、陪伴下完成,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小學階段不能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新知,還要交給學生學習新知的方法,養成合作交流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從小培養學生應該具備的各種優秀品質,教學真正達到以知識為載體,育人為目的,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