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蕾
摘要:縱觀宋代書風,“尚意”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為顯著的美學特征,米芾作為北宋后期集古出新的巨匠,更是將這一書風演繹得有聲有色。米芾的書法,恣意瀟灑,天真自然,極力追求意趣與個性。米芾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對后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值得每一位學書之人探討研究。他的“刷字”一說,更值得我們認真分析。
關鍵詞:米芾;刷字;審關內涵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032-01
“刷字”,“刷”即涂抹,米芾看似自謙,實際上是說自己的書法“振迅天真,出于自然”,因而在此,我們討論的“刷字”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米芾整個書法的藝術特色是一種審美內涵。
一、“八面出鋒”的筆勢
“凡學書,欲先學用筆。”關于用筆,在宋代以前,書家大都推崇中鋒用筆,因為這樣可以萬毫齊發,寫出來的點畫厚重有力,但中鋒用筆也有它的弊病,就是需要時刻關注筆鋒,不能隨心所欲地發揮。
在“尚意”背景之下的北宋書家,絕不會如此循規蹈矩,反而是突破傳統,開始中鋒側鋒互用,米芾更是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書論《海岳名言》中就提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可以看出,他在用筆上反對起筆收筆過分藏鋒回鋒,否則會如同“蒸餅”一樣,軟塌塌的毫無氣勢可言。他主張“鋒勢備全”,即指在運筆過程中,筆鋒隨著筆畫的變化走勢相應的形成中鋒側鋒的相互轉化,因而字字變化無窮,筆鋒氣勢一應俱全,“鋒勢備全”正是米芾對于“八面出鋒”這一美學特色的表現,米芾曾說:“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其實,不管是四面還是八面,都僅僅是一個泛指,也就是書寫時筆鋒可以向任何方向書寫,注重中鋒、側鋒,藏鋒與露鋒。
就米芾“刷字”而言,實質上是對提按這種單一無變化筆法的一種否定,他用筆迅疾,追求筆鋒的來回轉換,痛快淋漓,神采奕奕。因而“八面出鋒”是其書法的一大特色,也是包含于“刷字”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跌宕倚側的體勢
米芾崇尚自然的書風,在他看來,結字要做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在變化中達到統一,避免如同“排算子”般整齊排列,矯揉造作。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米芾書作,字的大小不一,隨心安排,各有形態,變化豐富。欣賞米芾的書作,不難發現,他十分注重字的點畫之間的疏密關系,打破傳統,方正的字寫的橫平豎直,給人感覺是一種靜止不動的態勢,而稍加倚側就可以左右擺動,變得生動活潑,而米芾也恰恰是利用這一點,令其書作不是一味的端莊典雅,而是奇險倚側,妙趣橫生。
三、爽利迅疾的速度
米芾作為一代書法大家,篆隸楷行草皆擅長,不過其中當然是以行書成就最高。他寫行書的速度非常之快,迅疾痛快便是其突出特點,即使是寫在比較粗糙的絹上,如《蜀素帖》,其速度也依舊不減,因而黃庭堅評論其書法如“快劍斫陣”。他寫字,不僅速度快,而且下筆時果斷有力,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刷字”風格。在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米芾書作中,不難發現,不論是大字作品,還是小字作品,他都能刷略奮迅,奔放飄逸,顯示其獨有的書法魅力。
此外,我認為其“刷字”魅力的彰顯,還與書寫時一種放松、自信的狀態有關。所謂“意在筆先”,就是在下筆之前就要對自己的所寫內容有充分的了解,提前設計好字形大小、俯仰平正,做到胸有成竹。米芾一定是極度自信的,下筆之前先構思成熟,之后冉集中精神、放松身心,下筆書寫,意韻足,神采現,留下了令人陶醉的杰作。
四、真趣率意的神貌
米芾主張“真趣”。“真趣”不僅是其書論的核心,更是其創作所遵循的理論指導。“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沈傳師變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這兩句都提到了“真趣”二字,可見“真趣”二字是其品評書法的最高標準,也是其美學鑒賞的要旨。
“真”,天真自然;“趣”,情趣、意趣,也就是說學書貴在天真古雅,逸趣橫生,相應地,也就反對過于重視法度,因而米芾《海岳名言>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在抨擊唐人“尚法”這一弊端,所以他的書作大都打破傳統,章法布白隨字勢自由分布,字與字之間的間距有大有小,或疏朗或繁密,不循規蹈矩,字有正有側,有動有靜,上下字之間筆畫呼應,因此每一行都有一種流暢感,更多的是傳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由此可見,“真趣”是其章法布局的重要標準,也是是其“刷字”的靈魂所在。
五、結語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米芾作為一代書家,將“集占”與“出新”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出“刷字”這種瀟灑而又不失真趣的藝術風格,不僅為當時書壇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也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