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院校基層黨組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將藝術教育的理念和內涵融入黨建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如何以藝術實踐為突破口,發揮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在黨建工作中的作用,是當下藝術院校基層黨建工作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核心內涵。藝術院校的基層黨建活動要充分發揮專業資源優勢,以多角度、多維度來思考和探索創新黨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積極展開藝術院校黨建品牌化建設的創新探索。
關鍵詞:藝術院校;魯藝精神;藝術教育;藝術實踐;創新探索
藝術院校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黨建活動必須具有自身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如何把握藝術教育與藝術實踐的載體作用,以藝術實踐為突破口,創新藝術院校黨建活動的形式,豐富黨建品牌活動的內涵,是當下藝術院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急需突破的理論創新點。藝術院校黨建工作要拓展思路、拓寬視野、組織創新,充分發揮藝術院校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多維度思考和探索創新黨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積極創建藝術院校獨具特色的黨建品牌活動。
1 魯藝精神是藝術院校基層黨建活動的理論源泉和思想引領
延安魯藝是革命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文藝史上具有唯一性和至高性。傳承魯藝精神是藝術院校展開藝術創作、文藝理論研究和藝術實踐活動的源頭和指引,同時對藝術院校基層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緊扣時代脈搏的探索創新精神是延安魯藝發展壯大的動力,也是魯藝精神的精髓所在。藝術院校的黨建工作要以探索創新的精神,深入探尋魯藝精神對藝術院校黨建工作的啟示,圍繞“繼承魯藝傳統·塑造藝術精品”“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魯藝精神”的核心內涵,展開藝術院校基層黨建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探索。一是在黨建理論研究方面,圍繞“傳承魯藝精神”“探尋紅色基因”“塑造藝術精品”等系列專題展開有深度、有意義、有特色的黨建理論研究,更加突出黨建理論研究的獨特性和專業性;二是在黨建實踐活動探索方面,以探索創新的魯藝精神核心為黨建實踐活動的指引,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師生的創造性,在多維度載體下推動美術院校黨建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建設。
2 藝術教育與藝術實踐是藝術院校開展黨建活動的重要載體
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是藝術院校實施教學和育人活動的重要環節,藝術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將傳承魯藝精神和創造性地發展教育事業作為發展目標,把藝術實踐和主體的自由性、創造性結合起來,使藝術教育發展指向有更明確的方向。藝術實踐是繼承延安魯藝探索創新精神,將藝術理論的學習轉化為藝術創作和藝術實踐活動。藝術教育與藝術實踐要始終遵循“人民是藝術的靈魂,藝術服務人民,藝術服務社會”的魯藝精神內涵。
藝術院校黨建活動在探索創新性、獨特性以及專業性的黨建品牌項目過程中,要善于把握藝術教育、藝術實踐這兩大載體,將黨建理論研究與藝術教育理念緊密結合,創建獨具藝術院校特色的政治理論研究模式。藝術實踐活動則是藝術院校創新黨建活動的重要載體,以魯迅美術學院為例,注重藝術惠民工程的持續性和延展性,注重藝術創作與城市發展的融合和呼應,學院通過開展畢業季、藝術進基層、藝術慈善拍賣、藝術宣講團等藝術惠民活動,讓藝術教育走向大眾,讓藝術實踐活動融入城市生活。
3 以品牌建設為導向,提升藝術院校黨建品牌活動的藝術性、創新性和實踐性
習近平在《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獻》中強調:“要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既要繼承和發展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成功方法,又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方法。”探索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是新時期高校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對黨建活動的創新探索。藝術院校黨建活動要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導向,以魯迅美術學院黨建品牌建設為例,黨建品牌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圍繞“魯藝精神”“紅色基因”“藝術經典”展開,充分結合延安魯藝80周年這一契機,推出了主題為“激活紅色基因·傳承魯藝精神”品牌黨建工程系列活動。
3.1 黨建品牌活動實施概況
“激活紅色基因·傳承魯藝精神”品牌活動主要包括精品黨課理論研究和創新黨建實踐活動探索兩個部分,其中黨課理論研究項目為“鍛造紅色磁場,堅定文化自信”——教師黨員“解讀紅色經典”精品黨課活動,其中黨課專題包括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學習研討、《弘揚魯藝精神——魯藝校史梳理》、《重溫延安魯藝時期經典美術作品》等系列內容;另一部分是創新黨建實踐活動項目,其中包括“我們從延安走來”——講好“魯藝”故事活動和新一代魯藝人的使命——以“藝術+”為設計原點,創新美術院校黨建實踐活動。
3.2 品牌活動的設計理念及意義
“激活紅色基因·傳承魯藝精神”品牌活動設計理念突出魯藝特色,將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的理念融入黨建活動中,拓寬了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的內涵和外延,突出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在黨建活動中的作用,使藝術院校黨建活動更具有獨特性和藝術性。品牌活動的設計注重參與度、影響力和輻射性,品牌活動的參與對象包括老一輩魯藝人、骨干教師和青年學生,參與群體具有一定的覆蓋面。品牌活動形式和內容具有多樣性,突破了黨建活動所固有的形式,更多地以訪談、對話和藝術實踐的形式呈現,突出了藝術院校黨建實踐活動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獻[N].人民日報,2009-10-09.
[2] 曾繼平.以藝術實踐創新藝術類大學生黨建工作[J].宜春學院學報,2010.
[3] 查偉大.高校學生黨日活動主題實踐及主導體系建設探討[J].高教論壇,2014(11).
作者簡介:佟琳(1982—),遼寧蓋州人,魯迅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