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麗春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隨著高校教育的快速發展,及對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創客教育的興起及提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創客教育在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從環境設計專業創客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方法3個部分進行思考與分析,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整體研究思路,讓學生將創客進行商業化轉變,給環境設計專業發展創客教育提出相關建議,也為環境設計專業構建創客教育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創客教育教學;應用型人才;實施途徑
環境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的一個新興門類,隨著行業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應用型人才培養更是以“應用”為主,針對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作出思考,在以市場需求為前提的基礎上,結合產研學創客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轉變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新媒體等技術手段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主體性。
1 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創客教育模式的提出
目前,各高校正在積極為創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制定相應的變革模式,而創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正符合這一時代的選擇。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通過互聯網途徑與手段,借助優質課堂資源共享的教學改革,開展創業專題講座,組織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創業競賽,實施創客教育,加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然而,構建創業、創新服務平臺甚少,創客教育的應用也尚未研究實行。因此,本課題以“開放創新”為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響應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新創業搭建新的平臺,為推動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創客教育培養的教學模式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應用型設計旨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創建中學”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并結合創新實踐課程進行創客教育應用研究,以實質性的評價機制來發揮創客教育的多重價值。從而為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的創客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契機,為促進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的建議。
2.1 產研學創客平臺的構建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產+研+學”教學平臺的構建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廣泛學習與推廣。因此產研學創客平臺的構建,為環境設計專業打造了優質的互動、學習平臺,能夠提高學生對創新的熱情。同時,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在學校內外建立了穩定實習基地,學生可以通過實際工作體驗,來完成由被動向主動轉換的創意實踐研究,這也為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平臺、創客教育的研究與實施提供了硬件支持。
2.2 創客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構建創客教育、創客空間,應先適當調整課程知識結構。例如,基礎課程設計構成,將創客教育整合于課程教學中,激發學生對三大設計構成的創新性理解,創造出更新穎的圖案設計表達;設計素描及設計色彩基礎課程,以多維的角度運用夸張、趣味、異性等方式展現現有的事物,將想象圖形平面化;人體工程學,以創新的產品設計理念為前提,以地域特色創新性、獨特性、生動性地設計室內家具、公共設施、無障礙設計等產品。由此,增強教師團隊的責任感,構建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實現跨專業創新,有助于幫助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提升實踐實驗能力,從而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2.3 創客教育的師資培養
專任教師是推動和指導環境設計專業創客教育發展的主體之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首先,教師自身應該熱愛創新,具備開設創客課程的基本素養,能時刻與學生共同探討與完成所面臨的專業問題。同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創新過程中能接收更多更好的建議,從而順利完成創客活動。例如,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中,教師通常以某戶型進行單項或者整體空間方案設計,但學習與訓練的時間有限,課程結束后與學生的交流被中斷,因此可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更多與環境設計相關的比賽項目。其次,教師是學生探索問題,與企業、科研連接的紐帶,應帶動學生在信息化背景下優化課堂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型能力。
3 創客教育下環境設計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施途徑
在創客教育背景下,推動培養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教師可以利用創客教育模式對課程進行改革。學生可以利用創客教育模式開創創新創業的興趣項目,而要想有效地實施,在今后創客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可能面臨各種問題。
3.1 實驗實訓
培養創客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實施途徑之一是開展創客實驗實訓教學。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專項的特殊創客培訓,并在每門課程中設置專門的知識點實驗項目。并對每個創客專項訓練進行一對一或成組討論,探索其不同的表現。通過模擬環境設計施工現場,及不同設計風格間的對比,來完成教師創客教育的實施方案,激發學生對創客活動實驗實訓的理解及思考。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講授與學習的過程都是在計算機機房完成,有一定的實驗操作性,卻未能與現場進行同步實訓。同時,在作業的反饋中了解到,學生對裝飾材料、尺寸標注、空間把握、方案設計等未能起到很好的綜合運用。因此,增強實踐實驗實訓,拓展學生綜合能力,是有效實施創客教育新形式的首要條件。
3.2 創業實踐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如何實踐轉化自己的想法與創意,需要學生大膽地嘗試各種創業實踐活動;并針對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專業及學科的特殊性,將其進行交叉融合,搭建起實踐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建立實踐基地,也為教育師資隊伍,尤其是眾創空間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在開創創客教育實驗實訓工作室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實踐體驗,鼓勵和支持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走進市場,為創客教育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開展校內創客活動
培養創客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實施途徑是在產研學創客空間的背景下,以市場需求為前提,始終關注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動向及前景,整合創業與行業間的項目需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業項目。同時開展校內創客活動,目的是讓教師對課程改革提出的創客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對好的構思及創造內容提供互動式的研討并向實驗實踐的轉化。由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跨專業間相互學習,有效地拓寬學生的個人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積累經驗,提高學生創業創新的實戰能力。
4 結語
在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發展戰略中,很多專業學科領域,創客教育具有無限的價值潛能。本文通過對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客教育提出教學變革的建議,旨在將創客教育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建立不同形式的創客空間及共享平臺,并通過創客教育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指導學生創客實踐體驗,培養一批當前社會迫切需要的創新型應用人才,為教學改革積累經驗。當然,環境設計專業創客教育的提出與發展需要教師的大力協助,由于創客教育的不完善性,教師教學反思的不足,企業與學校創客平臺的搭建,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推進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及研究,其全面推廣更有待實踐檢驗。本文是筆者對環境設計專業創客教育的實踐實施作出的理論思考,希望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楊現民.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藝海,2014.
[2] 張霞霞.高校創客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8.
[3] 焦健.高校創客教育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建議[J].高教論壇,2018.
[4] 王慧玲.論我國高校創客教育的完善路徑[J].福州大學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