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燈是自古以來不可或缺的照明設備,在我國,燈具有悠長的發展歷史,漢代是其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燈具,銅釭燈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類。它不僅有古樸典雅的外形以及日常照明的實用價值,其內部構造的設計也極富科學性。通過對銅釭燈的研究,可以發現它具備三個特性,即實用性、藝術性與科學性。
關鍵詞:釭燈;實用性;藝術性
燈從一開始并不是獨立的品種,它是從食器中的豆轉變而來的,大約出現在春秋時期,之后便不斷創新提升,并被人們廣泛應用,到漢代時,為燈具發展的巔峰。在種類上燈具主要有豆形燈、行燈、多枝燈、轆轤燈、釭燈、豆形燈變體(雁足燈、鹿燈和三鳳燈)等。在這個階段,燈的制作材料以青銅為主,為宮廷貴族使用居多,造型精巧,內部結構設計符合科學規律,釭燈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何謂釭燈?實際上是指帶有彎曲導煙管道的燈具,因形似車釭而得名。釭燈在漢代工匠的手中有各種不同的造型,是我國工藝制作中的出色成就。下面筆者將結合釭燈的特點,淺析其科學性、實用性和藝術性。
1 釭燈的藝術性
釭燈不光是一件平常的照明設備,同時它還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釭燈在制作的過程中受到工匠乃至貴族審美的影響,這種影響通過釭燈的造型、裝飾以及形態設計等方面體現。除此之外,透過分析這些表面的藝術手法,還可以揣摩出當時社會的審美內涵。下面我們來看看主要展現釭燈藝術性的兩個方面。
第一,釭燈的造型之美。釭燈作為青銅制器,它是為使用者所設計的生活用具,規格等級需要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因而在造型上有所考究。青銅燈具的造型豐富,沒有專屬的形狀制度,但是有大致的造型傾向,一種是仿器皿型,另一種是仿生型。釭燈在造型上則更加偏向于仿生型,仿生型主要分為仿人物型、仿動物型和仿植物型,釭燈造型中仿人物型和仿動物型居多。例如著名的長信宮燈(一般有導煙管的燈具都屬于釭燈的范疇)就是仿照宮女的形象進行制作的。釭燈中仿動物型的典型代表有揚州邗江出土的虹管錯銀銅牛釭燈(甘泉銅釭燈),形狀為一只低頭的公牛,以及朔縣的彩繪雁魚青銅釭燈,造型上模仿了大雁的形象,十分生動。除了以上幾個提到的例子之外,還有很多造型各異的釭燈,這些造型或多或少都與貴族的審美以及身份地位有關聯。隨著技術的提高,釭燈的造型也越來越精致,從這些變化豐富的造型里,我們可以感受到釭燈的藝術性。
第二,釭燈不僅在造型上具有美感,而且在裝飾紋樣、技巧上也體現出了這一點。裝飾紋樣及技巧之美是釭燈藝術性的一部分。漢代的銅燈絕大多數都裝飾精美,爭妍斗艷,釭燈作為其中一種也不例外。例如1980年在江蘇揚州邗江出土的虹管錯銀銅牛釭燈(甘泉銅釭燈),它的裝飾異常富麗華美。燈的整體造型是一只健壯的公牛,公牛的四肢雄健有力,牛尾向上卷曲,牛體以細膩華美的云氣紋作裝飾,公牛的身體之上安置了燈盞,燈罩上裝飾有菱格形紋樣,罩上還有穹頂形蓋,做工精巧華麗;長信宮燈通體鎏金,盡顯華貴艷麗;朔縣的彩繪雁魚青銅釭燈取大雁銜魚的造型,通體彩繪,以翠綠為底色,再以細墨線勾勒雁翎、魚鱗,最后用紅彩描繪羽、鱗,雁冠施紅彩,裝飾優雅;[1]揚州博物館的西漢銅釭燈由青銅制作而成,通體墨綠,屏板有菱格形紋樣裝飾,造型古樸典雅。古時候,對于釭燈的裝飾有許多方法,例如鎏金、鏤刻、錯銀等都是慣用的方法,這些裝飾的紋樣和技巧無不體現著釭燈的藝術性。
2 釭燈的實用性
通過以上的闡述,我們已經可以獲悉釭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現在我們回歸到釭燈最初的價值追求,便是它的實用性。燈最早被設計出來是為了照明,蠟燭和燈芯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容易熄滅,因而逐漸衍生出了燈罩。經過不斷的改良,釭燈的使用變得日益普遍,不但起到日常照明的作用,還能夠發揮一些其他的作用。
首先,釭燈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在上文中我已經從釭燈的造型之美與裝飾之美闡述了它的藝術性,釭燈擁有變化豐富的造型,有反映當時社會等級觀念的人物型燈,也有動物形態的燈(公牛、羊、魚雁等禽獸形象)。與此同時,在紋樣裝扮上燈體也有許多方式,例如當時流行的云氣紋、回紋、蟠龍紋、鳳紋等紋樣,以及漆彩繪、鎏金、透雕等工藝,盡顯華貴富麗之感。可見漢朝時人們對于美的追求。
其次,釭燈可以作陪葬品使用。從各地的考古發掘中可以發現,漢代的青銅釭燈均出自貴族墓,這些都是為墓主人照明的燈具,多被放置在墓室的四角、回廊、棺前等空余出的磚臺上。精細優美的日常生活燈作為明器隨葬,表現出所有者生前對燈的喜愛,也是所有者的一種心靈寄托,同時這也體現了漢代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
最后,釭燈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人們更多活動的時間。漢朝燈具的使用,使得夜宴成為可能,漢朝夜以繼日的夜宴活動無不展現燈具的作用。白天有自然光線照耀,時間可以被有效地利用,而在夜晚,燈就起到了光的作用,給予人們光亮的同時,延長了能夠活動的時間。除此之外,《漢書·外戚傳》中記載,漢朝人借用夜晚燈光產生的光與影夢幻變化的效果,尋求精神上的撫慰。
3 結語
釭燈作為燈具中的一種類型,在工藝上兼具了古人的審美觀念與實用觀念。我們今天在博物館中欣賞釭燈的造物之美,驚嘆古代工匠的設計思想,可見它的價值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也正是這種獨特的審美與思想,造就了銅釭燈精巧別致的外形和科學的內部構造。通過上述分析,可見釭燈作為一件工藝品具有多重屬性,它同時兼具了實用性、藝術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高月紅.淺談中國漢代銅燈的工藝之美[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3).
作者簡介:馮犇湲(1991—),女,黑龍江人,碩士,產品設計專業,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教師,從事產品設計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