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娟
摘 要:中提琴是西洋樂器中的一種弓弦樂器,提琴家族中的中音樂器,音色比小提琴更圓潤,厚實而豐滿,屬于情感表達性很強的歌唱型樂器,聲音圓潤溫暖,接近人聲,其自然純凈的音色也是眾多中提琴演奏者多年研究探討的核心。在演奏中提琴作品時,演奏者在完成精準的音準之后,好的音色就成了考驗演奏者水平與作品情感表達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演奏方法對音色起著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中提琴;音色;基本發音;演奏方法
1 右手動作
中提琴演奏方法中決定音色與聲音質量的是持弓與運弓的右手動作。
1.1 持弓動作
要使中提琴的發音正確,右手技巧運用自如,持弓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教學中部分教授將拉琴的技術分為三分左手、七分右手(持弓、運弓),所以在實際演奏中,演奏者絕不能隨便拿起弓子,放到弦上就演奏,必須先檢查自身持弓方法的正確性。筆者認為正確的持弓方式是,拇指與中指尖內要形成一個字母C,作為力量的中心點,不讓弓桿從手中掉落。[1]食指二節、三節中壓并包住弓桿,食指中指間距保留短的差距,大拇指要微微彎曲,整個手部平衡、穩定、放松地搭在弓子握弓處。右手食指是弓桿上的重要力點,食指會影響弓對弦的壓力,力量太大會使琴發出刺耳的雜音,力量太小會使聲音發虛且顫抖。小指要放松且彎曲地放在弓上,一定不可僵直。小指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半弓換弓和弓根換弓的時候,保持弓桿的平衡,與換弓換弦時的控制。根據每個人的手形大小和手指長短,在弓子握弓處找到一個靈活穩定的位置,握弓的手指對弓桿在弦上的力量是會在演奏運弓中變化的,在下弓時,手指對弓桿的力量主要放在了食指和中指上。最佳的持弓位置檢驗標準是:握弓能否穩固并能適應各種變化,右手手腕及所有的手指能否靈活,并能根據運動速度、力度、樂曲風格以及作曲家要求等隨時調整。
1.2 運弓動作
在運弓時,一定要做到所謂的三條基本運弓要素:平、穩、直。平是右肩部與手臂、手腕與手始保持在同一平面,運弓從弓尖到弓根應在同一平面上均勻運行;穩是弓子在弦上的平穩性,用眼睛注視弓子和弦的接觸點,使弓子穩步運行;直是拉弓時應保持弓子和琴馬的平行,弓子要成直線運行,不可左右晃動搖擺。演奏下半弓時,應使用從肩部開始,帶動整個手臂的動作,切記肩膀不要聳起,一定要放松,沉下去,將肩膀的力量放在手臂上,再把力量從手臂均勻地傳到琴弦上。演奏到中弓時,當手肘有一點張開后,手肘處大約為90°角,從中弓開始到弓尖,就應當盡量只使用小臂來演奏。演奏上弓從小臂開始,以整個手臂的運動來到達弓根。[2]演奏上弓時,通過小臂至整個手臂的運動來到達弓根,給右手弓子施壓,并加快一些弓速,但是一定要注意右手不要緊張、僵硬,要充分發揮肩部的作用。
發音時應注意弓與弦的接觸點、運弓的弓速,手對弓子的壓力。每個弦樂器弓與弦上都有一個最佳的接觸點。所以我們在練習空弦時,需要在正確運弓基礎上尋求最有共鳴、震動的無雜質聲音,接觸點越靠近馬子,聲音的張力就會越大,接觸點越靠近指板,聲音就會越輕柔。同時,能夠根據自身對樂曲的理解與情感表達進行音色的轉變與把控,融入自身的特殊概念與感受,不斷尋求聲音的情感與美感。
2 右手動作
2.1 持琴姿勢
由于中提琴比小提琴重,琴頸與琴身寬,所以持琴更加困難,造成很多學生持琴姿勢過于偏低,長期姿勢偏低會對手指的運動過程和換把過程造成障礙,使得音準受到影響。正確的持琴方式為兩腳平肩寬,自然站直,左手握琴頸,把琴放在肩上,左腮與鎖骨間輕輕夾住琴,使之琴與身體形成一個45°角,琴頭不要低于琴面,至少保證琴與地面平行,最好能夠保持抬高一些。且要注意左手手部的放松,4個手指要均勻成弧形地站在弦上,大拇指不能向內彎曲,五指不能內扣,虎口不能緊貼,手掌也不能托著琴頸,手腕不能拱起或塌著。[3]
2.2 按弦技巧
按弦技巧涉及抬指、落指、顫音(TR)、揉弦4個部分。抬指、落指要鏗鏘有力,保證每次抬落指的準確性,要在一個點上,保持一定的力度,經過長期指頭與耳朵的配合聯系達到每個手指做到有把握地抬落指后,可適當開展加速反復練習直至急速。
顫音(TR)即為打指,是弦上相鄰的兩個手指快速交替起落形成的,很多演奏者出現顫音不均勻,是由于左手手指的力度與耐力不夠,最明顯的就是小指和無名指。因此,在訓練中可以采用琴弦空敲手指或保持持琴姿勢的方式,使左手按照持琴姿勢握住琴頸,按照手指的依次順序,抬高某個手指的時候其他手指按在弦上,專門針對某個耐力不夠的手指進行抬落練習。
好的音色和情感表達與左手揉弦技巧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提琴樂器的柔弦方法分為手臂柔弦、手腕柔弦、手指柔弦。揉弦的幅度、速度要與音樂的表達相呼應,確保音樂風格的豐富性。在練習揉弦時,可以將琴頭頂在墻上,左手完全放松地按在弦上,先從手指揉弦開始,每只手指關節有規律性地前后依次由慢到快練習,時刻注意按弦位置以及左手的手形。本文認為在中提琴的揉弦利用手臂多一些較好,這主要是因為中提琴是一件極富張力、深沉傷感的樂器,激烈一些的揉弦會把旋律表達得更加生動。[4]在訓練時,演奏者要熟悉地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技巧,充分理解作品的背景,把左右手的演奏技巧融會貫通,再與演奏藝術風格充分融為一體,使音樂錦上添花,打動人心。
3 結語
由此可見,想要真正地演奏好中提琴,我們就應該不斷地加強練習,充分研究并提高演奏技巧,將自身理解與樂曲情感進行有機融合,演奏出更有美感、藝術感的美妙音樂,使人們更好地了解中提琴,讓這門樂器在音樂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筆者從學生時期起就一直在與中央音樂學院中提琴王昌海教授學習與探討中提琴發音的技巧問題,后到德國留學,并繼續研究探討,旨在通過對中提琴音色及基本發音的演奏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為提高我國中提琴演奏品質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華,修習.中提琴演奏藝術的特點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8(02):20.
[2] 郭凱.中提琴演奏音色技法表現[J].戲劇之家,2016(18):100.
[3] 馬曉明.談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方法的異同[J].音樂生活,2016(05):75-76.
[4] 劉曉寧.淺析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技巧異同與訓練[J].大眾文藝,2015(20):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