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之一,不僅具有健身價值,其舞蹈套路更有良好的審美價值,對古典舞的創編與表演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將武術套路應用于古典舞中也是當前古典舞發展中的主要思路之一。本文從此出發,以道家武術為例,首先分析了武術套路應用的價值,如豐富古典舞的內容、增強古典舞的感染力,然后從形體與神韻的角度探討了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道家武術;套路;古典舞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體育運動樣式,具有強身健體、競技娛樂等多種功能。我國武術流派眾多,根據不同的劃分依據有著不同的表現,道家武術是武術流派中最為重要的分支,有武當、青城、崆峒、嶗山等諸多代表,而太極、形意、八卦則是道家武術最負盛名的三大內家拳。套路為武術的動作組合,含有技擊、攻防的內容,不僅是初學者武術學習的主要內容,對舞蹈,尤其是古典舞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道家武術套路蘊含著深刻的民族特征與審美意識,在古典舞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價值。事實上,古典舞中不少身法、程式均可以窺見道家武術的思想。
1 道家武術套路在古典舞中的應用價值
1.1 豐富古典舞的內容
道家武術套路在古典舞中的應用,既有歷史淵源,也有著深刻的現實需要。古典舞得名于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從誕生之初便與戲曲舞臺上的舞蹈動作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戲曲舞臺的動作,尤其是武生的動作又大都來自傳統民間武術。因此,有學者認為“中國的舞蹈有一半是武術”。針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首先,古典舞中的大量肢體動作直接脫胎于傳統武術中的討論,僅僅是在細節層面的表現上有所變更;其次,古典舞中的肢體動作受到了傳統武術的深刻影響,間接地帶有武術文化的元素。從當前古典舞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們可以鮮明地觀察到武術對舞蹈的影響,比如大量古典舞直接改編自武術,如太極拳舞、太極劍舞就是從道家武術太極拳、太極劍中演變而來。至于承襲自道家武術套路的動作更不知凡幾,比如八卦掌中運動軌跡連接動作圓弧曲線,在古典舞蹈中也不少見,可見道家武術套路在古典舞中的應用可以豐富舞蹈內容,拓展古典舞的藝術呈現空間。
1.2 增強古典舞的感染力
古典舞的表演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呈現而已,更要借助肢體動作引發觀眾的審美,讓觀眾沉浸在古典舞所帶來的審美享受中,這就需要古典舞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不僅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更能引發觀眾心靈上的震撼。對此,道家武術套路的應用同樣有著很好的效果。道家武術是基于道家思想的武術,具有道家思想的精神內涵。當然,這里所謂的道家思想已經不是純粹的先秦時期的道家思想,而是融合了道教思想的更為復雜的思想體系,但道家學派倡導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舞蹈中仍然有著很強的表現。舉例而言,道家武術在套路表現中時時突出一個“圓”字,具有很強的流暢性與靈動性,如太極拳中沖拳動作的“擰臂”,這是哲學思想在肢體動作中的表現,與中國人的審美追求相契合,因此能夠實現藝術感染的目標。古代舞蹈脫胎于戲曲舞臺,而戲曲中的舞蹈動作很大程度上又是繼承于武術套路,因而武術套路不可避免地會在古典舞中留下印記,行云流水的“圓”式動作自然可以增強古典舞的感染力。
2 道家武術套路在古典舞中的應用表現
2.1 形體層面的應用
道家武術套路在古典舞中的應用首先表現于形體層面的應用,換言之,古典舞的舞蹈程式和細節動作大量來自道家武術。最為典型的便是古典舞運動的核心“圓形”。一直以來,中國古典舞蹈均有“劃圓的藝術”之稱,對“圓”的追求體現在古典舞的各個層面,如“雙膀”時雙線需要呈弧線,而在“擺扣步”中,動作運行的軌跡也是圓線、弧線和曲線。古典舞蹈中對“圓”的審美追求,在道家武術中可以追溯到源頭。道家武術受到深刻的道家思想影響,而“圓”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道家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太極圖則是由相互交融的黑白圖案形成的圓形。在太極拳中,所有的討論動作均在“轉圓”的過程中完成,這種“轉圓”體現的就是道家陰陽互易、合二為一的思想,在古典舞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如此,從古典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道家武術在舞蹈創編與舞蹈表演中的作用仍將持續凸顯,特別是太極拳的主要身份,如擰身法、轉身法、伏身法、進身法等,均是古典舞應用中的重要討論。
2.2 神韻層面的應用
在探討古典舞時,不能就動作論動作,否則很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境。古典舞產生于戲曲舞臺,而戲曲舞臺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審美寄托,尤其是對神韻的向往。“氣韻生動”原本是古代繪畫批評中的理論,后來延伸為傳統藝術批評中的圭臬,而古典舞的藝術魅力恰恰和氣(肢體動作)韻(神韻)的融合有著密切的關系。道家武術是中國所有武術流派中最具思想性的武術流派,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并且這種文化內涵融入了道家武術的武術討論之中,成為道家武術最為主要的特點。就以太極拳為例,武術討論中充滿了極具辯證色彩的陰陽思想,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太極拳的重要特征,比如拔背與含胸的統一、領頭與下肩的統一等。這種辯證思想在古典舞中也有著深刻的影響,比如古典舞中非常重視“不順則順”的反律,就是道家武術思想影響古典舞的典型。
3 結語
武術與舞蹈均以肢體動作為呈現手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一直以來便有“武、舞同源”的說法。比如,《釋名》中載有“武,舞也,征伐行動,如物鼓舞也”,因而,武舞融合也就成為當前古典舞發展的重要路徑。從包括道家武術在內的諸多武術流派中精選適宜的武術套路,對古典舞肢體動作的豐富及審美韻味的提升均有著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艷.太極拳與中國古典舞的關聯[J].四川戲劇,2008(04):117-118.
[2] 劉博,刑君強.太極拳對中國古典舞身韻中“身法、韻律”的幫助與作用[J].金田,2013(10):128.
[3] 劉濤.對武舞的歷史解讀——兼論武術套路對古典舞蹈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02):124-126.
作者簡介:時特(1990—),安徽人,碩士,淮南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舞與道家武術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