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巖嶺
摘 要:小提琴作為器樂教學的關鍵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基礎音樂知識、音樂鑒賞能力以及理解音樂文化的能力三方面,細化分析小提琴演奏音樂審美意識的主要內容,并從小提琴演奏聽賞策略、小提琴樂曲分析策略、小提琴演奏示范策略、小提琴演奏創新策略入手,闡述在小提琴演奏中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意識的策略,以期為小提琴演奏教學提供良好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審美意識;演奏聽賞
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是小提琴演奏教學的基本功能之一。結合小提琴演奏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受到教學觀念不合理、教學策略陳舊等因素的影響,小提琴演奏教學并未良好發揮培養審美意識這一功能。因此,分析在小提琴演奏中培養音樂審美意識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小提琴演奏音樂審美意識的內容
從整體角度來講,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樂審美意識主要包含以下幾種內容:
1.1 基礎音樂知識
基礎音樂知識是小提琴演奏音樂審美意識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掌握小提琴樂曲節拍、樂曲風格等知識。隨著學生掌握基礎音樂知識的不斷增加,當其在聆聽一首新的小提琴樂曲時,學生能夠快速利用自身的音樂審美意識,判斷出該樂曲的作曲家及相應的樂曲風格。
1.2 音樂鑒賞能力
簡單來說,音樂鑒賞能力是指學生在聆聽小提琴演奏時,能夠判斷出演奏者技巧的優劣以及作曲是否經典、優秀。這一能力是當前小提琴演奏教學的主要目標。[1]
1.3 理解音樂文化的能力
從音樂審美意識的構成來看,與基礎音樂知識、音樂鑒賞能力相比,培養學生理解音樂文化能力的難度相對較高。這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各種小提琴作品的鑒賞效果。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理解音樂文化的能力,教師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利用小提琴演奏,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最終促使學生順利體悟樂曲的深層次文化內涵,與樂曲形成文化共鳴。
2 在小提琴演奏中培養音樂審美意識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可將以下幾種策略應用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
2.1 小提琴演奏聽賞策略
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初次演奏的功能主要為滿足學生的聽賞需求。在利用這一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事先告知學生不要過分關注小提琴演奏中的指法、運功等技巧性知識,而是集中注意力,沉浸于樂曲本身,從教師的演奏中感受樂曲內部的情感。
2.2 小提琴樂曲分析策略
由于受到音樂知識基礎、小提琴演奏技巧掌握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初期階段,學生的小提琴樂曲分析能力較為薄弱。此時,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共同完成樂曲分析任務。隨著學生音樂審美意識的不斷增強,在樂曲分析環節,教師可將樂曲分析方法逐漸從傳統的教師主導方法調整為學生主導方法,如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或獨立完成小提琴樂曲的分析,以鞏固其樂曲分析能力,增強音樂審美意識。
以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在利用樂曲分析策略開展小提琴演奏教學時,除了基本的作曲家個人資料、創作背景等信息外,樂曲分析應以小提琴的節拍、音色及情感內涵為主。在《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中,小提琴以e小調進行抒情。為了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分析內容,教師可以對所講解部分進行演奏。當進展到第二樂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嫻熟的雙震音變奏技法,完成第二樂章主奏部分的樂曲分析。
當學生提出質疑(如此處更換一種運弓方法效果會不會更好等)時,教師應在鼓勵學生的同時,親身示范演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正確的樂曲分析技巧方法。這種處理方法不僅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還可以改善師生間的關系,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小提琴演奏示范策略
與演奏聽賞策略相比,演奏示范策略更側重小提琴演奏中的各種細節。經過前幾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基本可以對小提琴樂曲所代表的完整音樂形象產生正確的認知。此時,第三次演奏示范可以促使學生深入感知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美,以音樂審美意識為渠道,進入教師所營造出的情境中,真正領悟樂曲所呈現的情感,并從這一情感體驗中不斷強化自身的音樂審美意識。
2.4 小提琴演奏創新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直接參與小提琴演奏更容易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意識。為了快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意識,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小提琴演奏環節進行合理創新,可行的創新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即興演奏方法。對于學生而言,長期的小提琴演奏練習很容易讓其產生枯燥、煩悶等情緒,進而喪失學習小提琴知識的興趣,這種變化不利于學生音樂審美意識的培養。針對這一狀況,在小提琴演奏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隨機命題,要求學生根據生活化的命題進行即興演奏。
第二,趣味演奏比賽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趣味演奏比賽的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以馬洛夫斯基的《e小調協奏曲》為例,當學生基本掌握這首曲子的演奏方法后,教師可以采用隨機編號抽簽的方式,將學生分成6~8人/組的小組。以小提琴演奏速度為要求,考察各小組演奏完《e小調協奏曲》第一樂章的平均耗時,取排名最后3組給予趣味性懲罰,如要求這三組學生在不說話的前提下,為大家表演一個成語,直至其他人猜出正確的成語后,方可結束懲罰。雖然這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小提琴演奏速度為基本要求,但學生可以從獨立演奏、聆聽其他組別學生演奏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馬洛夫斯基《e小調協奏曲》第一樂章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意識。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培養音樂審美意識對于學生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提高、演奏感召力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作為音樂美的傳播者與傳授者,在實際的小提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音樂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及教學內容,運用適宜的教學策略,逐步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亮藝.淺談音樂欣賞與審美意識培養的融合途徑[J].黃河之聲,2017(12):45-47.
[2] 張熙瑩.淺析音樂教育中培養音樂欣賞和審美意識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3(0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