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山
摘 要:工匠精神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強化思想引領、項目教學、作品創作等方式,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提升學生設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工匠精神;藝術設計;思想引領;項目教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體現在人們衣食住行各方面,使生活用品具備實用審美功能、帶有文化藝術品位,是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是新時期推進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對制造業和技術人員要開拓創新、精益求精、創建品牌提出的高標準新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一門學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是提升學生設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
1 強化思想引領,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信念,體現著高尚的價值和豐富的蘊含,包含了高尚的技藝和職業智慧,是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正確認知工匠精神在新時期的新內涵、寬外延,糾正對工匠精神單一偏頗的認識,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首要之義。
1.1 加強專業前景分析教育
《2017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再創新高,中國在這三個領域的申請量均居全球首位。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格羅斯曼說:“中國現在是公認的制造中心,同時中國的消費市場非常巨大且正快速增長,這兩個因素的結合一定會產生化學反應,讓中國設計產業迅速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世界設計大國。開展專業發展前景分析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在藝術設計領域,人才需求量大,為專業學生在就業創業、追求理想方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專業發展前景好,就業渠道寬廣,是學好專業的現實動力。
1.2 培養專業學習熱情
工匠精神還是一種對專業熱愛的情懷。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前提。在教學中,應善于運用引導、互動等多種教學方式,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職業素養等課程,做好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教育;融入案例教育和精神鼓舞,通過經典作品學習鑒賞、專家學者講座、觀看《大國工匠》、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等方式,穿插專業成功勵志學教育,增強專業感染力,不斷加深對專業學習的向往之情和熱情。
1.3 明確學習目的和意義
在專業培養體系中,專業課程可分為基礎課(如構成、圖案),理論課(如設計學概論),專業技能課(如VI設計、景觀設計)。目前,部分學生課業學習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成效。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及時掌握專業新動態教學新要求,解答好“為什么學”“怎么學”“學了干什么”“課程之間相互關系”等問題,明確課程學習目的、學習意義和學習要求,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研學,增強學習實效、促進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2 開展項目教學,學習工匠精神
項目教學法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應用較為普遍。通過工作室制、導師制、項目小組等方式,營造學習工匠精神的濃厚氛圍。學生參與完成項目的過程,是工匠精神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效舉措。
2.1 臨摹經典作品
經典作品盡善盡美,體現出設計師的匠心獨具和高超技藝。開展作品臨摹教學,深入解讀作品信息,實現作品創作過程的再現和作品整體復制,是養成工匠習慣、塑造工匠精神,將其滲透到設計思維,最終轉化為自覺意識和內在素養的過程。在總結經典經驗的基礎上發散思維、由此及彼,得出新認識、新思考,是學習設計方法、獲取表現技巧、積累設計經驗的重要方法。
2.2 完成設計項目
開展項目研究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方法,也是鍛煉解決問題能力、提升設計水平的有效舉措。可分為吸納學生參與項目(教師主持、學生觀摩、言傳身教),教師指定項目(教師命題、學生完成),學生自主項目(創意、策劃、實施、評價均自行完成)三個步驟開展。通過學習、研究、生產三位一體的銜接融合,實現臨摹向創作的轉化、作業向作品的升格,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熟悉產品標準、認知商業要求,彰顯嚴謹求真的工匠職業精神,不斷提升創新創造意識和能力。
3 踐行工匠精神,開展作品創作
工匠精神也表現在創新和創造層面。能創作較高水平的藝術設計作品,是專業培養的目標。作品是作者創意能力、表現技巧、人文修養、職業素養的綜合體現,創意是作品的核心競爭力,開展作品創作,宜從以下方面著手。
3.1 經典傳統元素的現代重構
大量豐富的傳統元素經過時間的考驗,形成了經典的審美法則,是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也是設計者獲取靈感、激發創意的源泉。結合需要,將傳統元素再設計、以現代形式重構、以時尚方式表現,開展應用的創造和創造的應用,是作品創意的重要、常用方法,傳統元素的意義價值和優點在設計界得到廣泛認同,并且多有論述,案例舉不勝舉,不需贅述。
3.2 多樣藝術風格的融會運用
不同的藝術格調帶給觀者不同的審美感受,滿足審美需求和選擇多樣化,是優秀設計師必備的能力。在作品創作中,做好設計定位,確定設計風格,需要處理好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抽象與具象等元素的側重取舍或結合融合,保證作品有特色有亮點、有統一有變化,增強作品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3.3 自我設計風格的積累形成
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設計風格的形成,一是要踐行專注的工匠精神,長期堅持專業學習與研究,才能豐富經驗心得;二是要對不同藝術風格博觀學習、對專業相關領域廣泛涉獵,才能吸取營養,實現提煉轉化;三是要與時俱進,堅持適應時代、服務生活的創作導向,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才能獨善其法,創作高水平作品,最終創造價值,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王博.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DB/OL].人民網論壇,2018.
[2] 《2017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中國知識產權申請量全球第一[DB/OL].國際在線(北京),2017.
[3] 曹晉.基于現代工匠精神視野下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設計,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