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興祝 李南南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逐漸應用到千家萬戶,可以說已經全面普及,而互聯網除了日常搜索、游戲之外還可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眾多學者將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結合起來,現在已經出現“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游”等等。近年來更是將互聯網成功應用至教育領域,互聯網+大學美術通識課程是教師們為了更好地講解大學美術通識課程而研究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大學美術通識課程是大部分藝術類院校都會開設的必修學科,它對學生塑造藝術素養和提高美術見解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的出現具有很好的科學素養效果和人文素養效果。將互聯網與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結合在一起是時代的創舉,解決了很多美術專業的問題,將信息化的互聯網與美術通識課結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健全人格,促進了美術通識課程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研究
0 引言
現在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格局與以往的傳統教育格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何進行大學美術教育,培養適宜當今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是大學教育學者重點研究的問題。美術專業有一門必修課就是《美術通識》,這門課程意在培養學生的美術修養和專業技能,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有利于美術教育工作的展開,會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更好地完成學校與社會的對接。以下,本文以“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研究為題,深度解析目前我國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發現問題以及基于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問題策略。
1 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問題
課堂體系不完整、教育者素質不高、通識教育環境差等等是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課堂體系不完整與互聯網能否與美術通識教育結合在一起密切相關,影響學生理解通識課程。教育者素質不高會導致學生無法接受新的教學手段,無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通識教育環境差會導致沒有適宜學生發展、學習的平臺,不利于學生在好的環境影響下促進自身發展,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教育者極大重視。
2 基于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發展問題策略
2.1 構建互聯通識教育,完善課堂體系
在我國教育事業與社會經濟條件共同進步的背景下,我國美術專業的畢業生數量在逐年增加,工作崗位有限和美術專業的學生很多,工作崗位分布不均,很多學生畢業就面臨失業。這種情況和不合理的課堂體系是息息相關的。而互聯網加大學美術通識課程教育是時代發展的新舉措,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而出現的新手段,想要完整構建通識知識體系,教師就要完善相關的課堂體系結構構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美術通識課程的課程結構設置和內容都是相同的,沒有根據具體的學生形成新的教學內容。所以,教育工作者就要將課堂教育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重視互聯網的作用,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促進課堂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完善課堂體系結構建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2.2 提高教育師資構建,培養創新思維
隨著大數據時代進程不斷加快,互聯網于越來越多的專業結合在一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將互聯網與大學美術通識教育結合在一起之后,更是打開了教學新手段的大門。而互聯網與大學美術通識結合在一起教學是新提出來的,沒有相關經驗,所以對于教師師資的要求也比較高。在大學美術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的就是教師,所以,改革教師師資隊伍改革必須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提升,將現有教師隊伍中的教師思維方式提高、加強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互聯網與大學美術通識教育的融合趨勢。學校可以整理出一套提高教師素質能力的方式,第一,針對大學美術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可以在進修和學習的時候提升自己,增加教學經驗,為學生帶來更加全面綜合的素質教育多處貢獻。第二,引進新鮮血液,學校可以定期去人才市場挑選一些剛剛畢業的高學歷研究人才,聘請到學校擔任大學美術通識教育的工作,年輕教師可以為學生帶來新的教學模式和創新思維,可以更加便捷的利用互聯網技術。
2.3 構建互聯通識平臺,營造學習環境
大學美術通識課程在大學美術課程設置上的作用非常突出,美術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導和學習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也可以塑造人,在利于學習的環境中成長是對學生非常有好處的。互聯網于美術通識結合起來之后,眾所高校要重視課堂環境和實踐環境等等的環境營造。課堂環境可以利用現代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美術理論知識幻燈片,也可以讓學生直接觀賞到國內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加深學生印象。另外實踐環境的構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實踐出真知,實踐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美術的藝術性。學校可以在本校內建設一些美術藝術館,里面陳列一些美術任務的事跡、作品等等,并且設置相應的職能畫室,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互聯網和美術通識課程之間的聯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 結語
廣泛應用互聯網是時代的趨勢,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互聯網與大學美術通識教育融合在一起更是大勢所趨,它的出現解決了以往教育事業中教學體系不夠完整、方式不夠新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的狀況,為老師講解美術通識知識點提供便捷的途徑。但是,由于互聯網和大學美術通識課程結合在一起是教育的新要求,部分學校和教師可能不得其法,這就需要教育部門與學生共同努力,將互聯網與通識教育融合在一起,創造出適宜的教學方式和學習平臺,為以后大學美術專業的學生提供學習知識的橋梁,提升學習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與美術通識教育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美術生的專業素養,成為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潘美秀.互聯網背景下美術通識公共教育碎片化模式初探[J].藝術科技,2016(11).
[2] 王瑜.互聯網背景下美術通識公共教育碎片化模式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