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深化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各行各業正處于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文主要從目前農村群眾文化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農村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并就提升農村群眾文化水平提出了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相關機制、調動農民參加農村群眾文化的積極性等建設性措施。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挑戰;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61-01
一、農村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農村群眾文化是地方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能促進地方建設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離不開農村群眾文化的健康快速發展。要讓更多的農村群眾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主人翁作用,營造良好氛圍,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建設農村群眾文化。要把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兩不誤”“兩促進”的良好效果。
二、農村群眾文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群眾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還不成正比。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其群眾文化建設得到了改善,但與經濟發展相比,群眾文化建設依然滯后。少數經濟發展較慢的農村地區,這一現象更為突出。
二是配套設施不健全。許多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僅僅是幾塊硬化的曬谷坪,沒有科普書籍、像樣的音響設備,更沒有演出服裝和道具,群眾文化活動配套設施亟待改善。
三是人才嚴重缺乏。發展農村群眾文化,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但外出打工青年多、留守兒童多、留守老人多、壯年勞力少,這“三多一少”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人才缺乏成為制約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瓶頸。
四是相關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對農村群眾文化的資金投入機制、普及群眾文化機制、人才培養機制、隊伍建設機制等方面都還不完善,導致農村群眾文化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更談不上發展創新。
三、改善群眾文化現狀的可行性措施
1.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首先就應該加強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所謂公益文化建設就是由政府建立或社會各級力量建立的,向大眾開放的學習及活動場所,形式可以是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廣場等公益性的設施。只有增強這些領域的建設,才能保證農民最基本的文化活動的正常有序的開展,提高農民群眾對文化的認知與文化素養。其次就是加強農村文化活動配套設施建設。如購買可進行文化活動的科技書籍、音響設備、健身器材、服裝道具,為增強文化活動的質量提供條件,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2.加強農村群眾文化隊伍建設。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努力,要想加強農民群眾文化的建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就是需要改善從事農村文化活動人員的工作待遇,調動他們參與工作的積極性;第二就是需要政府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重視群眾文化隊伍的建設,派遣文藝骨干下鄉對農民進行文化知識的培訓和指導,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農村文化建設者,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引導高校的學生正確的擇業觀,鼓勵他們積極的投身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給農村群眾,帶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
3.建立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相關機制。一是政府部門要制定或完善資金的投入機制,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二是文化部門要完善相關的文化普及機制、人才培養機制,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可通過派遣文化輔導員定點輔導、上文化輔導課、舉辦文化講座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能力和文化素養。三是各部門和社會團體,根據自身的工作性質和優勢,制定幫扶群眾文化建設的制度或措施,為加快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4.訓動農民參加農村群眾文化的積極性。一是積極開展文化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教育,讓農村群眾不斷認識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二是加強農村文藝隊伍建設。大力培養農村文藝骨干,通過骨干帶動,相關部門引導,建立農村文藝隊伍,讓更多群眾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三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以活動促文藝隊伍的建設,以隊伍建設促進文化活動的開展。四是鼓勵村民通過互聯網加強自學,通過網絡掌握農業生產的最新資訊,學到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的興趣。
四、結語
加快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是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但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發展還不容樂觀,相對經濟發展,其速度還比較遲緩。各級各部門應高度重視,出臺更可行性的措施,同時整合各方力量,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加大實施力度,促進農村群眾對文化活動深入開展,確保農村文化、農村經濟“兩駕馬車”并駕齊驅,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