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李佳 陳思
摘 要:本文是在銀飾與湘繡相結合的創新實驗前對其現狀進行的探究總結。文中歸納了主題相關現狀,對其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可以在傳統元素的基礎上,結合當下主流的設計風格創新發展的觀點。
關鍵詞:湘繡;銀飾;現狀
0 引言
湘繡和銀飾都是極具湖湘特色的傳統手工藝,是世代湖湘工藝人的智慧結晶,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傳統手工藝歷經千年流傳至今,實屬不易。面對如今娛樂文化的強烈沖擊,傳統手工藝也應積極創新,尋求新的市場和新的生機。
1 現狀調查與分析
如果說以前銀飾是作為宮廷貴族的專屬品和少數民族特有服飾的話,那么現在則成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大眾裝飾品。特別是在一些以白色為善、為美的民族中,銀更是至善至美的選擇。然而,隨著一代手工藝人的老去,傳統銀飾的手工藝出現了后繼乏人,青黃不接的局面。另外,傳統銀飾由于缺乏創新,其設計很難跟上人們審美的變化,出現了如今受眾對傳統銀飾的接受度不高的情況,因此,對傳統銀飾進行再創造迫在眉睫。
湘繡具有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等特點。鮮明的湖湘文化特色,加上極具表現力的針法,讓湘繡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然而,在工業化沖擊下,今天的湘繡卻被稱為“夕陽產業”。一些湘繡生產廠家相繼倒閉,湘繡出口受困,湘繡的衰落讓喜愛它的人痛心。讓湘繡復興,創新是不可缺少的一點。
既然銀飾和湘繡都是具有湖湘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都是湖湘大地的一張亮麗名片,又都面臨著共性的發展瓶頸,那么將銀飾和湘繡結合進行再創造也不失為一個探索的方向。目前,國內外對于銀飾與湘繡的結合發展研究大多數針對銀飾本身的工藝、材質以及紋樣,對于湘繡的研究也是基于它的技法和圖案來分析,將二者結合發展的研究相對較少。雖然國內外已有很多學者對銀飾和湘繡的文化進行了研究,但是針對其創新發展的實驗少之又少,雖然有部分銀飾愛好者看似對銀飾與繡品的結合進行了嘗試,但多是以銀為框,框住秀件,本質上是將繡框換了材質,而非結合創新。
2 當下市場需求探索
根據傳統手工藝的現狀和現在的市場情況,分析現代市場對于湘繡銀飾的精神需求,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注重感受和體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人們的追求重心就自然轉向了精神。第二,注重情感和趣味。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壓力增大,因此更渴望關懷、輕松和情趣。第三,注重符號和品位。對符號和品位的注重,實際上是人的審美情趣、生活方式的一種外在表現。第四,注重個性和另類。注重個性和另類是人的一種自我確認,一種區別于他人的存在感。第五,注重整體配套。整體性和配套性是此類首飾的亮點。以項鏈、耳環、戒指和手鐲等首飾形成一組或一個系列,從圖案選材和造型等方面進行整體考慮,實現比較完美的配套,獲得更好的裝飾效果。第六,適合大批量生產的時尚銀飾。現代銀飾的制作,已從單靠工匠和手工藝技師的手工制作,發展到同時進行機械化生產的狀態。然而,這兩種制作工藝的獨立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也是明顯的。盡管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但從藝術性和創造性出發,只有手工藝技師的高超技藝和高精度的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生產并重,才能互補互助,獲得更加完美的發展。
3 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設計發展展望
在充分的背景調查和分析基礎上,我們認為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設計,其發展方向主要可以分為三個。第一,傳統材料的更新。傳統材料的更新主要是指以新材料代替舊材料,這個“新”不僅指當下新開發的技術材料(如首飾樹脂、復合材料等),還包括以前沒有用在這個方面的老材料(如金、銀等以前未用于湘繡的材料)。材料的創新使用能夠賦予傳統物件新的生命力,給受眾新鮮感,但其也有局限性,即其本質并未改變,是“新瓶裝老酒”,難以持續地被受眾喜愛。第二,使用功能的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件物品能夠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多,大街上琳瑯滿目的多合一商品讓消費者逐漸習慣了一物多用。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也可以設計出更多的功能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實際上,已經有很多飾品具備多種功能,如報警式吊墜,它可以在關鍵時刻發出刺耳的報警聲,再如定位項鏈和手環,它們可以與手機連接,實時知道佩戴者的地理位置。這一方向符合時代的發展,然而也有其局限性。飾品的本質是“飾”,其“飾”的功能很難被其他商品替代,但如今飾品的很多附屬功能卻能在很多載體中得以實現,因此,必須在重“飾”的基礎上創新功能,才能讓設計發展下去。第三,設計風格的轉變。談及傳統湘繡,不少人心里的默認印象都是一幅幅掛在廳堂或置于桌上的擺件,中式風格、精美華麗。再談及傳統銀飾,大家則會想到匠人們手下鍛造的銀片、復雜的鏨可、豐富的圖案組合。這些“印象”是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是限制他們發展的弱點。如今對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設計創新,可以從這些“印象”著手,結合當今流行的主流風格進行變化。比如,保留湘繡精美的絲線表達和傳統配色,簡化白銀部分的造型紋樣,化繁為簡,呈現出當今流行的極簡風格,這樣既保留了傳統的魅力,又符合當今受眾的審美,既傳承了非物質文化,又使它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生命力。
4 結語
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設計于現在并不多見,但其組成部分即湘繡和傳統銀飾都面臨著亟待發展的局面。以湘繡為載體進行銀飾設計,不論對湘繡還是傳統銀飾而言,都是一個好的創新發展方向,其發展可以從傳統文化著手,結合現代主流的設計風格,同時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和材料,為設計添翼。
參考文獻:
[1] 盛憶文.大數據背景下的湘繡設計[J].包裝工程,2016(12):45-48.
[2] 鮑凌霄,孟梅林.傳統大漆工藝在銀飾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