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玥
摘 要:東北抗聯時期誕生了無數英雄,其中女性英雄更是這一時期重要而特殊的群體。本文通過對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油畫視覺藝術預言的形式風格的分析,展示戰爭時期女戰士無畏的強大精神。
關鍵詞:女英雄;油畫;藝術語言
東北抗日聯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是為捍衛民族獨立、國家尊嚴、領土不受侵犯的一支英雄部隊。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在長達14年的頑強斗爭中,在東北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譜寫了無數英雄的贊歌,也為后代留下了東北抗聯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關于東北抗聯題材的藝術作品的創作已經有80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東北抗聯題材的藝術作品的創作也不斷豐富和完善。2O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東北抗聯題材的藝術作品。其中,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王熙民的《抗聯游擊隊》、李樺的《楊靖宇》等,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展現了藝術家心目中的東北抗日聯軍。20世紀80年代至今,東北抗聯題材藝術作品仍然層出不窮。其中,隨著女性的社會文化地位不斷提升,女英雄作為抗日油畫創作中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群體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拋開題材,從油畫創作的角度出發,一幅好的油畫作品除了優秀的題材之外,對視覺藝術語言的形式風格的把握更是一幅好作品打動觀眾的重要形式之一。油畫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種表達形式,它通過視覺藝術語言的表達形式,充分體現了藝術家自身獨特的創作個性和敏銳的藝術洞察力。油畫視覺藝術語言的感染力主要體現在題材背景和構圖與色彩兩個方面。在油畫創作中,合理地運用視覺藝術語言表現增強畫面感染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它的形式風格是合理運用視覺藝術語言的重要保障。
1 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油畫視覺藝術語言的題材背景
在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油畫作品中,豐富飽滿的女性革命英雄形象和感人至深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是作品雄渾、強大的創作依托。這樣具有濃厚底蘊的題材在視覺藝術語言的表現上需要作者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能力,用瞬間的畫面展現出畫面背后的故事背景。首先,以全山石先生創作的油畫作品《八女投江》為例。1963年,在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邀請下,全山石先生創作了《八女投江》的油畫作品。東北抗聯戰爭時期的故事“八女投江”,不僅體現了東北人民不畏暴力、不屈不撓、寧死不屈,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搏斗的震撼人心、深遠難忘的英雄故事,她們更是在東北抗日戰爭中女性英雄的典范。全山石先生為了充分表現出這一重大歷史題材的完整性并且保持創作中的藝術高度,他深入“八女投江”戰跡地,感受實地的人文地貌,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尋找當年幸存的東北抗聯老戰士、女英雄家鄉人民了解情況,通過整理素材,創作了大量符合人物性格的素描。因為“八女投江”中有朝鮮族的女戰士,為了更好地表現女戰士的人物形象,全山石先生深入延邊朝鮮族體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搜集資料,得到最真實的創作感受。
在全山石先生前期調研搜集資料期間,在牡丹江境內遭遇突發洪水,兇猛的自然災害帶來的恐懼仿佛當年的戰爭恐懼,帶給全山石先生巨大的沖擊,雖然最終脫險,然而當時那種濁浪排天、驚濤怒吼的壯觀場景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啟發了創作靈感。從東北考察回來以后,他很快就完成了《八女投江》這幅作品。正因為對創作題材來源的深度挖掘和深入研究,當我們觀看全山石先生的《八女投江》的時候,深深被作品背后呈現的故事打動。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的油畫作品中,李元祥的《寧死不屈》(主要人物:趙一曼)也是這類作品的佼佼者。趙一曼作為畫面主體,作品呈現趙一曼忍受了敵人的種種酷刑,毫不屈服,直到從容就義的時刻。趙一曼的故事深入人心,在眾多英雄事跡的選擇中,作者選擇英雄犧牲前的一刻,爆發式地表現女英雄的大無畏精神。
2 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油畫視覺藝術語言的構圖與色彩
構圖與色彩作為油畫視覺藝術語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藝術美學范疇里獨特的審美元素,是人們欣賞油畫作品時最先接收的視覺信息。東北抗聯女英雄題材的油畫作品,構圖的美感與色彩的運用是畫面效果的最直接的體現。我們依然以全山石先生的《八女投江》為例。全山石先生在創作油畫《八女投江》時,整體的構圖采用紀念碑式的表現手法,表現八位女戰士堅定不屈的革命精神,紀念碑形式的構圖和強對比的色調給人以悲壯雄渾之感。畫面中的背景運用大面積的紅色,表現漫天的紅云,仿佛火燒一般震撼人心,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紅色既象征中國革命的悲壯,又預示革命的光明前景,同時又暗示日寇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在畫面分組上,八位女戰士分為兩組,自然組成畫面,以前后兩名抗聯女戰士手牽手的形式,完成畫面的連貫性。這種形式不僅讓畫面具有完整的連貫性,更加深了畫面的層次關系。八位抗聯女戰士在齊腰深的水中,相互扶持對方,并肩堅持著戰斗。雖然她們傷痕累累、衣衫破爛,但面對濁浪翻滾,每個人都意志堅定,神色凜然,義無反顧地向江心走去,表現了中華兒女視死如歸、寧死不屈、堅強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另一幅李元祥的《寧死不屈》(主要人物:趙一曼)中,同樣采用紀念碑的表現手法,畫面中央是主體人物趙一曼的形象,畫面中為了烘托氛圍,強調女性英雄形象的大無畏精神,運用各種輔助人物與道具完成畫面傳達故事的完整性,主體人物趙一曼眼神深遠堅定,注視前方,雖然知道即將赴死,但是仍然以堅定的意志走向自己生命的終點。《寧死不屈》的畫面顏色拋棄了鮮艷的顏色作為主體顏色,運用大面積的深色背景,把輔助人物和道具隱藏在深色背景當中,也預示著侵略者最終無法戰勝中國人民。趙一曼整體形象運用強烈的顏色對比,強調人物面部輪廓和表情刻畫。畫面整體呈現一種明暗對比,也預示東北抗日戰爭最終取得勝利。
在以東北抗聯女英雄為題材的油畫作品中,我們不僅感受到藝術作品的感染力,更是通過藝術作品讓觀眾時刻銘記無數英雄用血肉之軀建立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在東北抗日戰爭事跡中,無數英雄的名字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他們為祖國的獨立自主作出了犧牲和奉獻。每當看到這些藝術作品,在感嘆東北抗聯那段艱苦歲月的同時也滲透著偉大民族的精神意志,它會激起人們的民族意識、愛國情操和國家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