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合唱教學在我國校園文化基礎建設中占有顯著地位。我國傳統的合唱教學模式主要是借助課堂、教具,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授合唱技巧。這些傳統的合唱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習者當前的需求,高校合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對校園文化基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社會新形勢;高校;合唱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合唱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合唱教學在校園文藝活動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在豐富了高校學生的校園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校學校文化建設。因此,我們不應忽視合唱教學活動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所具有的地位與作用。開展合唱活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合唱活動本身就是一場教育活動,通過合唱活動的開展,不僅體現了學校行為文化,同時還加強了學校行為文化建設;合唱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必須以學校制度文化為依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學校合唱活動,而合唱活動井然有序的開展又是學校制度文化的體現;合唱活動的開展是在學校物質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如合唱排練所使用的教室、教具以及一切物質與非物質的資源等等。合唱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凝聚力,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校園文化精神;而良好的學校文化精神又為同學們的思想品德發展提供了基礎,為同學們的情感體驗提供了前提,為合唱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新形勢下高校合唱的教學環境
隨著全球化信息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走進了全新的新媒體時代,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多元化,開放化,競爭話的信息社會環境。隨著高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音樂素質教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更是大學生個體拓寬眼界,熏陶音樂素養的重要載體。新的社會形勢下,高校對文化建設意識越來越重視,合唱活動對高校文化建設起著積極的重要作用。合唱活動建設屬于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協作下完成。合唱活動不僅促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還創造了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集體意識。學校的合唱教育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而良好的學校文化不僅促進學校的發展,同時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合唱活動推動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向前發展。我國高校應大力倡導在校園中開展合唱活動,實現更好地開展校園合唱活動、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合唱文化氛圍,從而促進學校文化建設。
2 新形勢下高校合唱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2.1 開拓創新全新的教學模式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進步與教育形勢的改革創新,高校合唱教學需要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革,以體現高校合唱教學的教育特點,豐富高校合唱的教學內容,提高高校合唱教學的實用性。例如利用互聯網科技的遠程教學模式,高校合唱教學充分的利用互聯網龐大的教學資源和便利的教學條件,開展遠程網絡教學;采取國際化的合作教學模式,積極鼓勵學校合唱團“走出去”,因為只有“走出去”,才能走得更遠。在全球經濟化發展的今天,我國高校應該將合唱教學推向全世界,借鑒國外成功的教學經驗,加強國際間合唱教育的交流合作,同時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對高校合唱教育進行全新的探索。
2.2 高校合唱教學模式改革需深度理解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者應該對合唱課程教學目標進行規范化的分析,從合唱音樂理論知識層面分析,更加深入地對音樂情感世界進行分析。教學者應注重學習者能力的發展。將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知識與合唱教育教學實踐兩者有效的結合。在學習者掌握合唱教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新形勢的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際,引導學習者自主的發現、調研,培養學習者的合唱教育教學研究意識,培養學習者創造性的音樂學習思維能力。教學者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應將學習者的生活和社會聯系起來,實現合唱課程更加的生活化,為新形勢合唱教學模式增添興趣的源泉和源自生活的活力。
2.3 對新形勢下教育資源和合唱教學模式有效地進行整合
合唱教學的本身要求學習者不光要掌握合唱中音樂的理論基礎知識,更應做到全方位理解和感受音樂的主體,對合唱音樂教學中的全面知識更好的認識與掌握。教學者應系統的深層次的理解新的社會形勢,對新形勢的教學目標和理念進行整理和挖掘,設置出全新的課堂學習理念,培養學習者對合唱學習全新的認知。對合唱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和改善教學大綱,將新形勢理念教育理念和音樂教學模式有效地進行整合。
2.4 利用新形勢的資源設計促進高校合唱教學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環節比較守舊固定,借助的媒介也比較少,課程不新穎。教學者可以運用新形勢教育理念引導學習者進行對合唱進行深層次的拓展和延伸,并規定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展示和分享交流學習成果。教學者在課程中創設音樂意境,引導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考,激活原有知識,引入新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發地去搜索和分析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實現知識的初步學習和探究。 教學生還應利用多媒體資源,錄制教學視頻,復習教案等,將這些視頻資源保存并分享,供學習者復習,達到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分設學習小組,討論共享學習,達到深度交流的效果。
2.5 確立持續關注的考核評價體系
高校合唱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及實用性需要通過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來評判。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對高校合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者應全面考查合唱教學設置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實行打分與師生共同評價的方式,不斷地發現不足,進行總結。讓學習者參與合唱教學模式的考核評價體系,從而達到引導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自己學習策略的目的。
3 高校合唱教學模式在改革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3.1 高素質的合唱指揮老師才能保證合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新形勢下的高校合唱教學模式對指揮老師有更高的要求,對于指揮老師也是全新的考驗。指揮老師是合唱團的靈魂人物,對合唱團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在高校合唱教學中,有很多音樂老師擔任著指揮老師的職位,沒有專業的合唱指揮教師。如何將新形勢教學理念利用到高校合唱教學模式中是合唱教學者需要面臨的嚴峻課題。專業的合唱指揮老師有著專業合唱指揮能力和課堂實踐應變能力。指揮老師應保持一顆不斷學習新音樂事物的心,才能在新形勢下歷史前進的巨輪中把控好教學方向。合唱指揮老師需要把握課程節奏主導,及對于教學活動進程以及教學路線進行把控。
3.2 充分利用合唱資源,豐富的合唱活動的多樣性
高校應舉辦豐富多彩的合唱活動,使學生將課堂中所掌握的知識真正地運到實際的合唱活動中,如在合唱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歌唱的呼吸技巧、發聲方法等,運用到實際的合唱活動中。學生通過合唱活動來實踐自己的知識,更加使得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合唱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校合唱文化氛圍。隨著時間與經驗的日積月累,培養了良好的學校文化氛圍。學生在參與校園合唱活動中,不僅實踐了自身的音樂知識,培養了音樂審美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合唱水平,為形成良好的學校合唱文化氛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學校合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家在有關的政策上應大力推崇、支持學校的合唱活動,實現學校文化建設的同時加快了國家文化的發展。建設好國家文化,加強學校基礎性文化建設是推動國家文化發展的根本。
3.3 高校合唱教學要遵循民主的合唱藝術管理模式
良好的校園合唱文化氛圍,不僅需要合唱團學生和指揮的相互協作,還需要學校這個大環境的支持和整合。在高校合唱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應在一種民主的管理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即教師與合唱團同學進行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放低姿態,做到與學生處于平等的位置上,改變原有的傳統意義上的教授關系。民主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校合唱活動的順利展開;結合合唱團成員的整體水平選擇合適的作品,遵循學生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選擇符合學生審美的作品,充分調動合唱隊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挖掘每一個合唱作品的深層含義,讓學生對合唱產生真正的熱愛,從而參與到合唱的學習與訓練中來,讓學生置身于合唱的文化海洋,感受合唱文化的藝術熏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校合唱文化氛圍。
4 結語
時代在發展進步,人類在不斷地開拓創新。合唱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全體學生審美素質教育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合唱教育的過程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感,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助于學校的精神文化的建設;合唱活動的舉行需要學校的物質文化作為保障,學校為合唱隊提供排練場地、教學器具等,這同時促進了學校的物質文化的建設;傳統的高校合唱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習者和社會的需求,合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勢在必行。在合唱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應該積極地進行備課、教學。在設計課程流程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合唱教學思維與課程內容的設計,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當中借助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環境所提供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大幅度地提升學習者對所學習音樂的興趣,達到高效提升音樂課堂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巍.論我國高等音樂院校合唱指揮專業建設的必然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
[2] 韓宏,韓煦.論合唱藝術與校園文化建設[J].寧夏教育,2011.
[3] 舞鶯歌.合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舞臺,2013.
作者簡介:丁巖(1976—),男,甘肅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合唱指揮方向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