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醫院風濕病科碩士/主任醫師 朱豐林/吳 斌
近年來,我們科周末門診80%患者患的都是“痛風”。其中有中學生,也有老大爺、老太太,但“中堅力量”絕對是忙碌的“上班族”壯漢們,其中不乏120急救車送來的“壯漢”。
面對痛風發作的患者,我總是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幫他們快速緩解疼痛,并反復囑咐他們關節腫痛緩解后務必復查尿酸,行降尿酸治療。然而,壯漢們都像商量好似的,一個個好了傷疤忘了痛,完全無視我們醫生的“苦口婆心”。最后,結局都是一樣的——再次因關節腫痛而就診。并不是我給下了“迷魂藥”,而是病根——尿酸尚未控制。
與痛風患者打交道多了,慢慢了解到未及時復診原因有三:
◎高尿酸血癥認識不夠,誤認為痛風是急性病、不痛就萬事大吉。
◎工作太忙,請假困難;醫院人多,時間不夠。
◎服了藥不知道該監測哪些指標;更不知道坐在家就可隨時監測痛風病情。
本文,我將從一個患者視角出發,著手解決以上困境。
先說高尿酸血癥(HUA),這是由于人體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癥患者均為痛風,僅有5%~12%最終形成痛風。此外,它可直接破壞腎小球導致慢性腎病,也可破壞胰腺β細胞功能而誘發糖尿病。
國際上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定義為男性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無痛風發作的高尿酸血癥稱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
那么血尿酸與痛風發作、痛風石、腎結石具體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咱們先看幾個重要數據,如下圖:

根據上圖提示,我們可以了解:①血液中尿酸鹽最大飽和度約為416.5μmol/L,超過此值可能發生痛風。②血尿酸達535.5μmol/L時,5%患者有痛風石形成,提示超過此值有痛風石形成風險。③血尿酸到714μmol/L時,50%患者有腎結石,提示達到此水平的尿酸發生泌尿道結石風險非常高。④血尿酸溶解度380.3μmol/L,提示痛風石是有可能被消散;若您有痛風石并計劃溶解,無論是關節還是內臟,需要把尿酸控制在此水平以下。
掌握以上原理可以有效指導用藥及篩查并發癥。
可為什么有些患者平常血尿酸高診斷痛風,可有時關節腫痛發作時查血尿酸反而正常?
這是因為血尿酸是呈波動性的,據統計,有30%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血尿酸反而表現為正常。人體在劇烈疼痛情況下應激反應促使腎上腺激素高水平分泌,后者進一步促進血尿酸排泄,從而出現低水平血尿酸。所以,血尿酸1次正常不能否定痛風的診斷。
擴展閱讀
規律治療,為何還會復發?
規律降尿酸治療,為何還會出現關節腫痛?
痛風之所以會出現關節急性紅腫疼痛,是因為尿酸波動太大,持續血尿酸上升會發作,同理降尿酸幅度太大也會誘發痛風。但尿酸下降過程出現的關節腫痛是向好轉方向發展,是沉積在關節、肌腱等組織溶解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堅持前方案,必要時可復診,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如何方便及時、省錢省事、經濟有效地控制尿酸,盡量長時間控制痛風?
答案只有一個:控制尿酸、維持尿酸穩定。
這就需要像控制血壓、血糖一樣,定期監測,根據監測情況調整降尿酸藥物劑量,以保證血尿酸水平達標,防止痛風石、腎衰竭等并發癥出現。
可不少痛風患者無法做到定期抽空腹血、留晨尿這些定期檢測。這時利用現代科技、網絡等技術在家中即可便捷定期監測、精準化治療痛風。
精準化降尿酸,主要目標是以最經濟、最有效、副作用最小、因人而定的個性化方案精細而準確地調控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防止并發癥出現。血尿酸、尿pH是指導精準化降尿酸最有效指標。對于無并發癥的痛風患者,臨床醫生主要也關注這兩個指標。
對于有些人來說,定期到醫院監測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若有一個簡單監測儀器能像監測血壓、血糖那樣坐在家監測該多方便——這可能是眾多痛風患者心聲。稍微調研了一下,發現已經有多款適合“偷懶”的產品,比如血尿酸儀、pH測試筆、pH試紙及智能疾病管理系統APP。
其中,pH試紙已經達到使用簡單、測量精準、價格實惠;“某寶”上搜索“pH試紙”,可見到多個種類,以選擇適合自己為最佳。
而家用型尿酸監測儀市面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一機兩用型,可同時監測血糖、血尿酸或同時監測血脂、血尿酸;另一類就是單純監測血尿酸的。同樣,“某寶”上搜索“尿酸監測儀”,也可見到多個種類,以選擇適合自己為最佳。
關于監測頻率,目前還沒有統一要求,每個醫生也有不同要求。我一般建議痛風患者在保證穩定飲食結構情況下,服藥前3個月,每5~7天監測一次尿pH、血尿酸;當飲食結構變化尤其是進食高嘌呤飲食時的第2天空腹補測一次。平均每月監測一次肝腎功能。
此外,醫院檢驗單及個人監測數據常常容易丟失且無連續性,若有一個能動態顯示血尿酸趨勢及用藥效果數據分析圖該多好——是不是又是眾多痛風患者心聲?其實也是??漆t生心聲,復診時醫生一目了然,從而找到最適合該患者的藥物及劑量、達到個性化、精準化治療?,F在很多智能疾病管理系統APP都能解決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