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
[關鍵詞]微信傳播;輿情分析;途徑
據騰訊公司3月份消息,微信活躍用戶數在全球已經超過10億人。在今年春節除夕到初五期間共產生了2297億條微信消息。微信,已經變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的方式。
從2011年誕生至今,僅僅幾年的時間,微信就已滲透到社會的各領域,成為中國新媒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特別是微信在輿情傳播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微信這種“指尖”上的輿情,正在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輿論力量。
有數據統計,目前,微信公眾賬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并保持每天8000個以上的增長速度以及超過億次的信息交互。隨著微信用戶數量的急劇增長和微信公眾號的日益增多,微信信息傳播范圍的逐漸擴大。微信的社會影響力也不斷加強。微信一躍成為現今自媒體的發展最為快捷、方便的形式,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微信在發展的同時,也開啟了移動互聯網傳播的新時代。
微信輿情作為新興的媒體,在傳播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微信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社交通訊、新聞熱點、健康保健、情感交流和娛樂互動等多種形式的溝通與傳播,微信在傳播的過程中,通過親情、友情、工作關系和業務往來等社會關系的互動,建立起了一個新型的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群體,自身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又使微信成了聯系群眾自發傳播和大眾傳播的紐帶,甚至一些娛樂互動、曬朋友圈等方式的拉近了人們在網絡上的距離,增強了人們的互動和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對大眾傳播有著較強的沖擊力,報紙已經成為老年人和政府、國有企業等少數人的媒體,電視的收視率也不斷下滑,微信作為新興媒體在信息傳播和社會影響力上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指尖”上的輿情,成了新興社會輿情的風向標。
微信的針對性強,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準確度。
微信主要依靠朋友圈傳播信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研究表明,微信用戶對微信的使用大多停留在聊天等社交溝通上,占比為86.1%。由于微信朋友圈多是基于手機通訊錄和QQ好友等途徑形成,與現實社會的社交圈吻合度高,真實性強,這些都是現實生活和互聯網上的實際存在的、聯系緊密的人際關系,信息的傳播具有很高的到達率。個性化的微信群中成員之間的興趣、愛好和職業、人際交往的相似性和契合度較高,信息被轉發的概率也非常高,傳播效果明顯。所以微信的互動性更強,交流更流暢,傳播更迅速,信息內容的信任度也更高,針對性更強;一條信息幾經轉發,會迅速在一定范圍的受眾圈子內形成輿論雛形。
微信群的建立門檻低。可以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分類、組合非常便捷,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細分。提高了微信傳播的針對性與可控性。提升了信息傳播的精準度。
微信信息來源廣泛。傳播方式便捷。
一個經常上微信的人的手機中微信的公共賬號少則幾十個,多則幾百甚至上千個,尤其是手機二維碼的出現,通過手機掃一掃或者直接搜索手機號、微信公眾賬號等方式就能直接關注,信息源更加廣泛。再加上每天朋友圈的隨時更新,這些信息通過閱讀者再次隨手轉發,傳播的受眾數量就會成倍增長,每天傳播的信息量呈幾何倍數增長,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
微信公眾平臺貼近用戶,形成較強影響力。
微信公共賬戶的增長迅速,一般都有龐大的用戶量。由于微信的公眾平臺內容上與形式上都靈活多樣,深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貼近用戶的實際需求,所以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度。速途研究院研究發現。雖然微信公眾平臺用戶參與度較低,現階段微信主要在熟人圈交流互動,相對封閉,不易形成強力輿論場,其經常互動參與的用戶占比僅達24,7%,但是輿情分析師認為,微信公眾號其在對信息的傳播擴散上的影響力正逐步增強。
微信的傳播形式多樣,信息豐富多彩。
微信除了有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賬號、微信好友等多種形式以外,還具有搶紅包、微信商城、微信打車、健身圈、微信支付、微信轉賬、微信交友等豐富多彩的功能,這些功能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有的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生活結成一體。信息的傳播形式也新鮮多樣,包含了文字、圖片、視頻、連接、動畫、相冊等,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信的朋友圈傳播具有傳播快捷、可信度高、到達率高和轉發率高等特點。
充分發揮微信的優勢。引導好“指尖”上的輿情。
微信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突出,也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充分發揮微信的傳播優勢,做好“指尖”上輿情的正確導向,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正能量的又一新領域。
發揮主渠道,把握主戰場,唱響主旋律。
微信的傳播,信息量大,個人的隨意性大,不易受到外界政策和機制的直接干預。發揮微信公眾號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政府、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主流媒體的主渠道公眾號等資源,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正氣,是引導微信輿情的一個有效方式。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期間,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的公眾號都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了大會的議案、議程和討論的議題,并通過公眾號等資源直接向百姓征集議案,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微信輿論的有效引導不但讓人民群眾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時事。更讓人民增加了參政議政的渠道,推進了民主化的進程。
形式多樣化,內容通俗化,傳播生活化。
微信的傳播,和以往的傳統媒體輿論傳播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我說你聽、我寫你讀、我播你看的傳統方式在微信中被接受和認可的程度低,而幽默、通俗、健康、娛樂的短小橋段卻在朋友圈中大量轉發。貼近生活,才有生命;服務百姓,才有點贊;內容新穎,才有人看。
所以在新型的微信傳播中,主流媒體的可信度雖高,但如果是內容陳舊、語言生硬、形式呆板的信息,不會得到群眾的廣泛傳播,更很少有人積極參與,其影響力和宣傳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4月2日新華網公眾號《絢爛謝幕,今天,天宮一號回家了!》用樸實、溫暖的語言傳播了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完成光榮使命返回地球的消息。同一天,《0傭金,0元叫車,網約車再現“補貼大戰”》的信息用通俗的語言報道了人們關心的滴滴等網約車新況。分析了上海等多地的網約車市場近期新車驟增,刷單、服務差等亂象抬頭的現象,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唱主旋律,為微信輿論“強筋健骨”。
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報紙、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一直以來作為輿論宣傳的主戰場,發揮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充分利用這些主流媒體的優勢,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在微信的輿論傳播中擔當起“定海神針”的作用。同時,開展微信“打假”,倡導微信文明行為,樹立文明上網的理念,不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不轉發內容低俗的文章,不擴散負能量理念,讓微信傳播真正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放活發展,讓微信成為新型輿論的典范。
微信作為新興的媒體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和社會的認可度,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讓微信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
長期以來,人們在社會的進步中建立起了新型的關系,建立起來的核心價值體系經歷了新的考驗,這就需要給它一個新的形式。賦予新的內容。我們要對微信的發展采取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促進發展,讓微信成為新型輿論傳播的典范。
微信作為一個新興的媒體。在人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運用新媒體承載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必需。正確地使用微信這個新媒體,引導人們建立新型的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已經成為一種新形勢下新的課題。
隨著微信的廣泛普及,作為一個新興的媒介平臺,微信在輿情傳播上已經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微信傳播的作用,做好“指尖”上的輿情的引導,就更能夠促進微信這種新型媒體的健康發展。
微信,這個“指尖”上的傳播方式越來越方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也為搭建起新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