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冬
摘 要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取得進步,就需要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各個高校當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程中遇到的難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發展過程告訴我們,引入問題意識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必須要施行的戰略手段。本文先從問題意識在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的發展現狀入手,以此說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引入問題意識的契合性,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引入問題意識依然需要不斷地發掘突破口。
關鍵詞 問題意識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42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roduc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a strategic means that must b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explain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needs to find a breakthrough.
Keyword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問題意識的現狀
1.1 學生的主體需求和問題意識得到培養和重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值社會主義新中國變革的時期,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不斷革新。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人們為了培養人才,對高校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中,人們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著不斷的反思與研究,逐漸找到了一條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道路。從此,高校開始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開始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1.2 理論成果和社會現實狀況得到逐步關注
當前,我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的過快發展導致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拜金思潮、崇洋媚外等思想此起彼伏,這一現象迫切要求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中善于反思自己,不再基于課本,墨守成規,而是要對社會實際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1.3 各式教學方法多管齊下,問題教學逐漸深入人心
為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增強問題意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研究主體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北京大學和上海大學作為“六個為什么”改革試點的兩所高校,在高校思政課中闡釋如何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回答學生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收獲。再比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其省級精品課程中提出了“4S教學法”、“問題討論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此兩例只是實踐過程中眾多特例中比較突出的部分,在整個時間呢過程中獲得了大部分同學們的歡迎,頗有成效。
2 問題意識導向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契合性
2.1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要求
問題意識蘊含于馬克思主義中,并且馬克思本人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也都蘊含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為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正是因為對社會上發生社會問題有著他的關注,對這些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解密其中奧妙,就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不斷循環往復,這就造就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與發展,“在解讀馬克思早期著作時,人們會驚訝地發現,‘以問題為中心幾乎成為馬克思顛覆傳統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概念及其體系,實現人類思想史的偉大革命的重要路徑。”①
2.2 社會變革的助推
人類關于問題意識和問題教學的思想古已有之。而現代意義上的問題教學理論和實踐起源于19世紀末美國實用教育家約翰·杜威的研究,此后不斷涌現出像美國的布魯納,蘇聯的馬赫穆托夫等人,都對問題意識有一定的研究。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發展歷程可以以改革開放為間隔點。改革開放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較,從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方面以及社會文化思想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的時期呈現出新的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融入問題意識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培養高端人才的要求,同時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2.3 教學主體發展的要求
問題意識具有主體性的特征,這也就告訴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為了更加全面的提高人們的主體意識,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就必須提高問題意識。就學生而言,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要求,有助于形成學生思維能力,對促進學生主體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就老師而言,有利于彰顯思政課教師的魅力和思政課的魅力。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進行問題意識導向的途徑
3.1 教學理念改革
3.1.1 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高校大學生在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接受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是一個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新時期,我們高校應該更加注重研究我們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因,挖掘理論知識的的根本目的和價值,毛澤東曾經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②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并不只是學習理論,而是要通過學習理論服務于中國社會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更好的解決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發生在周邊的問題。
3.1.2 堅持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原則
有了感性認識才有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只有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準確地認識事物。我們的教學過程首先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教授學生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也就是說認識世界,還要教導他們如何改造世界。學生知道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哪些理論,但是至于為什么要信仰這些理論是我們高校老師所要攻克的最大的難題。這樣一來,學生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立場就會更加堅定,從而化感性為理性,從而指導他們的實踐。
3.1.3 堅持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原則
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促進了事物的發展,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內部因素。內因與外因作用在思政課的教學主體上就表現在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要使整個教學過程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個內因。在這個過程中,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構建自我認知系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得以全面發展。
3.2 教學內容改革
3.2.1 教學內容要關注社會實際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究理論要聯系實際,問題意識就是要求我們的思政課要關注社會實際問題,而且關注社會實際問題是高校思政課發展的態勢,能夠增強高校思政課時代性的特點。學者石要武認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實現問題意識,首先要優化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現實中重大問題通常是大學生積極關注的重點,將這些問題引入教學,會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其次要營造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話語情境,話語將思想與語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③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性,是高校思政課保持自身活力的要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通過關注社會實際問題引發思考,再到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發揮問題意識作用。
3.2.2 教學問題要增強其價值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時間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時間內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大作用,引入問題意識,就需要我們增強問題的可討論性。思政課的教學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間的橫向交流給這個思政課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要尋找真正適合課堂的問題才能更好開展我們的思政課。
3.3 教學方法改革
3.3.1 堅持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也使得師生關系變得更融洽。問題意識導向下的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合理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各抒己見,所以問題啟發式教學是區別于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而使學生將知識的學習和智力的培養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
3.3.2 堅持探究式教學
在問題意思導向下進行探究式教學講究的是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要做到的是不能直接將教學成果分享給學生,學生要拿到教學成果,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進而收獲成果。由于高校思政課作為主體之一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有著不一樣的認知水平,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復雜性使得其中的某些教學內容有了更佳的探討價值。
3.3.3 堅持引導式教學方法
在思政課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式教學方式要起到作用,思政課教師就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步他們就得創設問題情境,必須得能夠引發學生的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求知欲。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是固定的,但是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相關方面的能力,思政課教師就應該把有限的教學內容分解為具體的教學部分,在每一個教學部分導入一個甚至幾個相關聯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理解。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②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③ 石要武.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問題意識的探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