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徐懷德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楊凌712100;2.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楊凌712100)
羊雜,又稱羊下水,指熟制的羊內臟,包括心、肝、肺、肚。羊雜原料豐富、風味獨特、營養全面,屬滋補上品[1-2]。例如,羊肝[3]性味甘溫,具有益血補虛、健胃補肝、解毒明目之功效;羊肚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羊肺補肺氣、調水道,具有治消渴、利小便之功效;羊心歸心經,具有解郁補心之功效[4]。羊雜含有多種營養素,深受各地群眾的青睞,羊雜符合中醫營養學中“以臟補臟”的理論,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煙酸、肝素,以及VB,VC等多種營養素[5-6],有益精壯陽、健脾和胃、養肝明目、補氣養血的功效,在氣候偏冷的北方和西部地區深受歡迎。
傳統羊雜大多需要現場制作,普遍存在經驗控制質量、生產效率低下、產量有限、保鮮期短、標準化程度不高等特點,再加上受原輔料和貯藏技術制約,難以滿足人們對于產品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標要求,無法實現原材料生產與采購、產品生產工藝技術、產品設計與銷售等環節的具體要求[7]。在保證風味不變的前提下,試驗通過小樣試驗,確立羊雜煮制工藝,以期為羊雜的加工建立標準,適應工業化生產。
新鮮的羊內臟,包括羊心、羊肝、羊肺、羊肚,購于楊凌牛羊肉批發市場。
HH-Z4型數顯恒溫油浴鍋,江蘇金壇市榮化儀器有限公司產品;LDZX-75KBS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療器械廠產品;HR-200型電子分析天平,東生興業有限公司產品;RT-100型夾層鍋,諸城市康鼎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產品;DZ-260A型臺式真空機,西安余特包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產品;SJIII-K100型包裝機,溫州惠利機械有限公司產品。
1.3.1 工藝流程
羊內臟(羊心、羊肝、羊肺、羊肚)→清洗→預煮→冷卻→切絲(片)→煮制→冷卻→熟羊雜→計量稱質量→真空包裝→超高溫滅菌→冷卻→羊雜包。
1.3.2 操作要點
(1) 清洗。用水清洗內臟,去除羊心、羊肝、羊肺中的血水,以及羊肚中可能會殘留羊糞,需要反復多次仔細清洗。
(2)預煮。將預煮鍋中的水燒開,將清洗干凈的內臟投入,根據試驗確定的條件進行預煮。
(3) 切絲(片)。將預煮冷卻后的羊心、羊肝、羊肺切片,大小為2.0 cm×0.5 cm×0.2 cm,羊肚切絲,大小為0.2 cm×3.0 cm。
(4) 煮制。將切絲(片)的羊心、羊肝、羊肺、羊肚分別煮制,嚴格根據試驗確定的條件進行煮制,得到熟羊雜。
(5) 計量稱質量。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羊心、羊肝、羊肺、羊肚,稱質量。比例為羊心15%,羊肝20%,羊肺30%,羊肚35%,總質量為100 g。
(6) 真空包裝。利用聚酯-鋁箔-聚丙烯復合薄膜高溫蒸煮袋材料,進行真空包裝。
(7) 超高溫滅菌。殺菌公式為10-25-10/121,冷卻后即為羊雜包。
1.3.3 羊雜感官評價方法[8]
由經過培訓的10人組成感官評定小組,對羊雜進行感官打分。樣品采用隨機編碼,評價指標包括膻味、嫩度、多汁性和總體可接受性。
羊雜感官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羊雜感官評分標準
1.3.4 熟羊雜得率計算

1.3.5 羊雜煮制單因素試驗
(1)預煮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的影響。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預煮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預煮時間分別為5,10,15,20,25,30 min。
(2)煮制溫度對羊雜得率及感官的影響。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煮制溫度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煮制溫度分別為75,80,85,90,95,100℃。
(3)煮制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的影響。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煮制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煮制時間分別為15,30,45,60,75,90 min.
1.3.6 羊雜煮制正交試驗
根據羊雜煮制單因素試驗結果,確定以預煮時間(A)、煮制溫度(B)、煮制時間(C)3個因素為正交試驗的因素,得率(Y1)和感官得分(Y2)為評價指標,進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試驗。
羊雜煮制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2。

表2 羊雜煮制因素與水平設計
正交試驗有2個評價指標,得率和感官得分的權重分別為50%和50%。為使得評價結果科學全面,采用綜合評分法將2個指標轉換成隸屬度,最終確定綜合分為最終指標[9]。

2.1.1 預煮時間單因素試驗結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預煮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
預煮時間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1。

圖1 預煮時間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從圖1可知,隨著預煮時間的延長,熟羊雜得率和感官評分均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2個指標均在15 min達到峰值。故預煮時間選擇15 min作為后續研究。
2.1.2 煮制溫度單因素試驗結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煮制溫度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
煮制溫度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2。
從圖2可知,煮制溫度不同,羊雜的得率和感官評分不盡相同,但均在85℃時最佳。在75~85℃的溫度范圍內,得率逐漸上升;85℃以后,得率急劇下降,這可能是因為煮制溫度過高導致水分大量損失的原因。試驗選擇85℃進行后續研究。

圖2 煮制溫度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2.1.3 煮制時間單因素試驗結果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況下,研究煮制時間對羊雜得率及感官品質的影響。
煮制時間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3。

圖3 煮制時間對羊雜得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對得率指標分析,在30~45 min范圍內,得率保持一致,以后逐漸下降。這可能是隨著煮制時間的延長,羊雜中的水分過分逸出導致。而從感官評分指標來分析,15~45 min呈增長趨勢,45 min后呈直線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煮制時間過長導致羊雜過于軟爛,從而評分較低。綜合2個指標,選擇45 min進行后續研究。
煮制正交試驗結果及極差分析見表3,煮制試驗方差分析見表4。
由表3可知,影響羊雜煮制效果因素的主次關系依次是預煮時間(A)>煮制溫度(B)>煮制時間(C),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2,即預煮時間15 min,煮制溫度85℃,煮制時間45 min。由于最佳工藝條件A2B2C2未在參試試驗組合中,因此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試驗。結果表明,A2B2C2工藝條件下的得率為70.21%,感官得分為6.90分,均高于參試試驗中的最大值。因此,證實A2B2C2條件為最佳工藝條件。
由表4可知,預煮時間(A)、煮制溫度(B)、煮制時間(C) 對羊雜煮制效果的影響均為非常顯著,主次關系依次是預煮時間>煮制溫度>煮制時間,這與極差分析的結果一致。

表4 煮制試驗方差分析
研究表明,影響羊雜煮制效果的因素依次是預煮時間>煮制溫度>煮制時間,各因素均非常顯著,最佳工藝條件為預煮時間15 min,煮制溫度85℃,煮制時間45 min;在此條件下羊雜得率為70.21%,感官評分為6.90分。研究的實施將有力提高羊雜的綜合利用率和品質,推進羊雜的工業化生產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