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帶來的全民皆記者時代,人們可以在一部小小的手機面前,發布更多、更廣、更全的新聞素材,同樣這些素材會被更多的人掌握。大量的新聞素材如何管理?新聞素材如何運用到具體的新聞報道中?筆者主要針對新安晚報記者對新聞素材“管理、運用”進行了一些實踐,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網絡時代;新聞素材;管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140-02
“新聞是七分采訪,三分寫作”,這充分說明,新聞報道工作中采訪的重要性。近段時間以來,作者對新安晚報新聞素材“管理、運用”進行了一次調查,有一些淺顯的收獲。可以說,在今天的新聞界上已經沒有秘密的獨家了,這樣的獨家漸漸不是一個記者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一名記者來說,想要持續的保持新聞生產力,關鍵在于新聞素材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就源于記者對同一題材新聞素材的收集、管理和運用。
一、什么是新聞素材
什么是新聞素材?筆者認為,所謂的新聞素材就是指記者在采訪中,能看到現場、能拿到的材料、能聽到的聲音、能聞到的味道、能感受到的氛圍等,一切與正在發生新聞事件周邊的有關的地點、人物、環境、氛圍,以及其它對新聞事實有關聯、有影響的一切材料。
如果說還不能夠理解,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總結,新聞素材應該是一篇新聞報道中所需的“幫助新聞定性的素材、定位的素材、定情的素材、定奇的素材、定調的素材”,當采訪者掌握了這些素材,新聞也就容易了。
二、搜集新聞素材前后要做點什么
通常情況下,新聞素材有五個來源:新聞事件現場;新聞事件相關機構;新聞事件相關人;新聞事件相關的物;新聞相對無關的人,譬如專家、律師等。在搞清楚新聞素材的來源的方向之后,我們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
1.了解自己新聞素材收集范圍。一般來講,主要針對記者自己感興趣、口子內進行素材收集。以法院為例:(1)要全面的了解法院系統主要職能,經常性的會議;(2)要對法院的領導、主要機構負責人要摸清、要收集;(3)該單位各個機構的領導變動以;(4)該機構的重要會議講話材料;(5)各個庭室的重要總結、調研匯報材料;(6)各個律師事務所,特別是合肥市區內幾個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7)合肥高校、研究院、政府機關知名的法學專家、教授等……
2.尋找素材要下足六方面的功夫。對于采訪而言,它是新聞報道流程中的首個環節,所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根基。正是如此,新聞采訪前必要的準備工作,更是新聞采訪的重要基礎。(1)普遍調查。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后,必須對這個新聞進行相對全面的認識。只有記者對新聞事件掌握得相對全面,才有可能在今后勝人一籌。例如,以新安晚報《錢難借更難還,小老板成“老賴”主力軍》為例:最近兩年,“老賴”這個詞特別的火,那么“老賴”究竟是些什么人?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于是記者在合肥廬陽區、蜀山區兩家法院對“老賴”進行了普遍調查。(2)重點調查。對新聞事件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后,接下來就要進行合適的篩選,然后找出重點突破。(3)專題調查。這類稿件,主要針對深度報道、調查報道、典型人物、系列報道這類新聞報道,這個方法就是最重要。(4)統計調查。這是新聞采訪的手段,也是發現新聞的方式。別小看統計調查,也許你一個不經意的統計,就會發現出重要的新聞。(5)個別調查。這是新聞報道中最常用的方法,特別值得學習。無論是大事件、小事件,在新聞中都必須有個體的存在。任何會議、政策、文件的出臺,都會影響了個體。既然有影響,對個體的調查就極其的重要。(6)當面調查。在新聞調查中,與當事人面對面的調查,極其重要,畢竟當事人是離新聞事件最近的人。采訪當事人,記者前期工作就非常重要,盡量要對當事人在新聞事件中的經歷有所了解,同時對其相關的關系也要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有助于報道。
3.得到大量素材后要進行合理的規范標識。有了大量的素材,如果不進行有序的整理和排放,會給以后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所以,素材收集到以后,進行有序的標識尤為重要。以筆者自己的工作為例,有如下幾個重要的工作,僅供參考:(1)規范總文件夾的標識。筆者一般是以年度為單位,標記為“2014年年度法院材料”“2015年年度案件大全”;(2)規范子文件夾的標識。子文件夾要標明該文件的主要信息,也就是四個要素:時間、事件、地點、人物;(3)規范具體材料的標識。子文件中,也應當有粗略的分類。在收集過程中,可以分為案件發生背景材料、公安機關偵查材料、檢察院機關起訴材料、法院庭審現場材料以及法院庭審現場照片等,進行詳細的歸類入檔。
三、搜集什么樣新聞素材才是關鍵的
過去的幾年,筆者建立了自己新聞素材庫,其實每一位記者都應該建立自己的素材庫。之所以花這么大的功夫建一個自己的素材庫,就是拿到同樣的新聞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好、最優質的新聞。如果這一切,沒有素材做為支撐,就無法實現。
1.定性的素材。從字面上看“定性”,很簡單,就是“確定事件的性質”,另一種理解也可以說是“事件對與錯”。但運用到具體的工作中,不能字面理解,應確定為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2.定位的素材。定位不是你對新聞報道的具體作品要做的事,應該是你對報道預期效果要做的事。換句話說,就是你要對這篇新聞報道在讀者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使讀者看到這篇報道是明確的、清晰的評價。這樣的素材,其實就是一個個新聞事件的情節,沒有豐富的細節,完成任務就不可能。
3.定情的素材。定情,采訪中對人物心理把握有關。在新聞的采訪中,特別是對新聞人物的采訪報道,一個人在面對發生的新聞事件后,總會有一定的心理活動。
4.定奇的素材。任何新聞的發生,都一定會有“矛盾”,也就是所謂的沖突。對于新聞報道來說,矛盾沖突是非常重要的,對這些矛盾斗爭了解得越具體、越深刻,新聞報道也就寫得越成功。
5.定調的素材。一語以概之,就是反映新聞的要點,確定新聞的基調,喚起受眾的注意的素材。
四、新聞素材如何運用具體的新聞報道中
有人認為,采訪是記者的事,再認識新聞素材是編輯的事。其實,并非如此,編輯因為沒親身參與和感知新聞現場,所以再認識過程并不真實。所以,記者在完成稿件寫作前或創作過程中,就必須對新聞素材進行必要再認識、再加工,這能決定一篇新聞稿件的質量高低。
如何對新聞素材的再認識,就是在初始認識的基礎上,對素材進一步的進行整理,然后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經統計分析、最后進行專訪采訪、呈現最終結果的認識過程。
新聞報道,就新聞素材的運用,各有不同,筆者從自己的調查認識上,談一下粗淺的認識。
1.對文字素材的靈活運用。這個文字,并不完全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更多是一種文本素材,譬如領導講話、單位年終總結、單位內部刊物、單位內部調研論文、單位上報材料等。在這些材料中間,其實往往都隱藏著新聞的存在。譬如,新安晚報對民間借貸案的報道,這其實是合肥中院上報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的一份工作材料。另外一個就是“路怒”癥的。這樣的新聞其實很簡單,就是誰先想到誰勝,誰先拿到材料誰勝。
2.對音像素材的靈活運用。筆者所說的圖像,與攝影沒太大的有關系,但可以這樣說,圖像素材其中包括攝影。這個圖,是新安晚報報紙上圖像變化的一個精線條的過程。在當今時代,圖像元素在報紙上的呈現越來越重要。像現在我們看我們的版面,圖像的元素基本上要占30%。這種變化說明:圖形和圖像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媒體。因為,讀者只需要通過畫面,就可以得到生動、形象、直觀的信息。所以,新聞報道可以運用圖像,將抽象的內容轉化非常直觀的表達,這是文字所無法達到的。所以,新聞采訪中要注意圖像素材的收集。
3.對聲音素材的靈活運用。聲音素材,這是新時代下,對新聞報道的新要求。在以往的新聞素材中,聲音素材中很重要的,這種素材能夠使一篇報道與眾不同,能夠更加的豐富文章的主題、豐滿人物的個性。除此之外,還以下幾個作用:(1)聲音能將讀者帶入你的新聞報道中;(2)聲音能夠展示你新聞報道的與眾不同;(3)聲音能夠讓讀者在報道中找到共鳴;(4)聲音能夠體現記者獨特的報道個性和風格;(5)聲音能夠使語言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新安晚報有一篇《溫暖:老板被查出癌癥,合肥最大的舊書店瀕臨關門,大家一起幫幫他吧!》的微信,研究文章可以發現——傳遞多層聲音。
患病老板的聲音,有三層——首先他對人生感慨的聲音,這很快能夠拉近我們每個人心靈上的距離,病中感悟;第二層聲音,家和愛的聲音;第三層,無奈中求助,帶著希望的聲音,道出過程、無奈、求助。
作者發出的聲音,至少也有兩層:一是對事件源起有個交待,交待之中,有事實,有文化,有感動;二是對號召的聲音。所以,這篇文章出來以后,轉發量超30萬次,與其文章所采用的高招的技巧有著重要的關系。
五、新聞素材運用其它技巧
1.精心選擇新聞素材,胸有成竹的寫作。一篇好的新聞,一般是觀點+例子,所以對新聞素材的選擇非常的重要。選素材材,就是我們上面談到的占有充分新聞素材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好材料。
2.對新聞素材的運用要有藝術,精選好角度。現在,我們都在強調,都市報的新聞要少一點教導腔,多一點“人情味”,離生活近些更近些,與我們的讀者更親些,致力去撥動讀者情感的琴弦,引起心靈的共扳,以發揮最佳的社會效果。
3.要巧妙概括事件本質,定好寫作的主題。對一篇新聞來說,不管是有先定主題的調查采訪,還是暫無主題的調查采訪,在寫報道之前,都必須在拿到材料后進行大量的思考和選擇,確定把想要表達給讀者的主題確定好。
4.合理設計好文章的結構,布局謀篇很重要。(1)開頭怎么寫、結尾怎樣收,什么素材先寫、什么材料后寫,文章如何分層次,段落怎么劃分,怎樣銜接、怎樣照應,都是重要的。(2)怎樣布局謀篇。布局謀篇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題目;二是導語;三是事例。(3)如何構架文章。一是要把握新聞事件的主題;二是要體現特色;三是要符合時代。
新聞素材的管理和運用,是在新時代變化下對傳統媒體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新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只有掌握好新時代傳媒規律,不斷總結經驗、發展創新,才能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新安晚報[N].2014、2015、2016全訂本.
[2]邵霞.新聞采訪與寫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傳馨]
作者簡介:魯文熙,男,北京市育英學校物聯網專業,主要從事物聯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