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紫君
民商法體系作為維護人權的基本法律體系,其通過規定社會主體的關系,對主體的合法利益進行保護,從而構建平等、公正的法律環境,以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但是由于人權與人權保護的概念相對抽象,其在不同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中體現出的含義也存在差異,因此,民商法體系在保護人權價值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诖?,本文從人權與人權保護的含義出發,結合民商法體系中的關于人權保護的價值,探究民商法體系的發展對策。
一、人權與人權保護
人權即生而為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具體來講,其主要包括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作為生命體而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以及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真正享受到的權利。從權利的主體劃分,人權包括個人權利和集體權利,前者是指個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權利;后者是指作為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集體應該享有的權利,如種族平等權、民族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等。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權在內涵上也不斷延伸,并幾乎涵蓋了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權利。人權保護是對人權最基本的尊重,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權保護不能僅靠道德體系維持,而是應該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逐步推進,人權與法律的結合不僅切實為個人與集體利益的維護提供了基本保障,更是為社會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民商法體系中的關于人權保護的價值探討
民商法體系是對民法與商法的統稱,其中民法主要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家庭繼承法、知識產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等,其體現了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特點;商法則包括公司法、證券法、信托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等,其主要體現了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特點。我國民商法體系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完善,逐漸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些新問題納入其中,其中隨著國家對人權保護工作認識的提高,民商法體系在規范人權,保護人員方面的價值也逐漸凸顯。
民商法體系是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穩步推進,市場經濟活動有序開展的基本法律體系,同時也是實現保護人權的基本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對人權進行有效地保護,才能夠調動其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某技術人員通過多年研究實現了某項技術的創新,并申請了專利,這時企業或個人在運用這項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專利權付出相應的費用,一旦出現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國家就會利用相關法律體系給予處罰,由此可見,民商法體系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中的作用。
在社會不斷進步,公民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權保護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法律與道德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每一個人的基本權益不受侵犯,從而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于發展構建良好的法律與道德環境,這樣人才能充分利用各種物質與精神資源進行創造,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民商法體系作為保護人員的基本媒介,不僅承認了人權保護的重要性,也為侵犯人權的行為做出了強制性規范,更具體地體現了法律與人權的結合。在整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在整個社會的發展背景下,人權,尤其是個體的人權是十分渺小的,因此,要想在社會中獲得人的發展空間,就必須要利用契約的方式,建立法律體系,而這不僅是保護人權的需要,也是民商法體系不斷完善的基本動力。
民商法體系對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這些基本的人權內容進行了解釋與保護。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在人權保護中形成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只有保證了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才能夠從事經濟活動,進而延伸出財產權利;而對財產權利的保護則為公民基本生存與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并進一步體現了人身權利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國民商法體系在人權保護方面并不完善,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一些侵犯公民人身與財產權利的行為也呈現出隱蔽性、多樣性的特點,其在加強人權保護方面往往力不從心。一些民商法在內容上過于籠統,缺乏具體而明確的規范,在操作過程中受到限制,最為典型的就是《民法通則》,其奠定了民商法體系的基礎,但是在權利規范中更多的是原財性的,缺乏對現實情況的深入分析,形式化的規范使得人權保護困難重重;行政命令在民商法體系執行中占據主導,大部分的民商法在執行中沿襲著傳統的模式和習慣,行政色彩濃厚,與人權保護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削弱了執法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缺乏程序性,審判員在審理過程中常帶有主觀色彩,陪審制度不健全,影響了人權的維護和保障。針對這些問題,為切實實現民商法體系在人權保護中的價值,我國應積極推動相關法律的完善與執行。
三、民商法體系加強人權保護的相關對策
首先,滲透依法治國理念,推動民商法體系的完善。依法治國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國實現社會全面進步與發展的基石。相較于刑法,民商法在內容上存在著諸多漏洞,基于此,我國立法部門應從人權保護的角度出發,積極推動民商法體系的完善,總結各類民事案件的特點,結合社會各方面建議,并借鑒西方國家的民商法體系,構建科學完善,且具備中國特色的民商法體系。其次,健全法律執行體系,推動民商法體系在人權保護方面的價值實現。任何完善的法律體系都需要在執行中體現價值,民商法體系自然也不例外。我國執法部門應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根據民商法的相關規定對民事案件中不同主體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進行劃分,并維護獨立的檢察權,避免政府形成命令的干預,讓民商法對人權的保護落到實處,提高公民對民商法的信任與支持,最后,注重對民商法體系中的人才培養,提高司法人員的專業素養。無論是法律的執行還是執行,都離不開人的參與,雖然民商法為社會契約,但是個人意志的影響依舊普遍存在,基于此,我國的司法部門應注重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強化其人權保護意識,維護司法隊伍的公正、廉潔,為民商法價值的體現提供條件。
總之,民商法體系在管理規、規范經濟生活,維護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和諧與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法律是現代社會保護公民權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法治社會構建的基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法律體系也應與時俱進做出適當調整,而民商法體系作為人權保護的主要法律體系,其在應用與執行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我國應在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理念下,通過完善法律條款、構建制定體系、提高執法人員素質等手段,不斷提升民商法體系在人權保護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