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已在貴州建設運營縣級服務中心40余個,村級服務站點近2000個,全省村淘合伙人報名達10萬余人,成功招募村淘合伙人1800余人、淘幫手2500人,共覆蓋1398個村。
對遠在他鄉的貴州人來說,最濃的鄉愁莫過于舌尖上的“誘惑”了。
常年在上海一家酒店做廚師的張浪,是貴州銅仁人,因為對家鄉美食的鐘愛,他常常要從網上采購大批的“黔山土貨”。
“從下單到收貨基本上都不超過48小時!”張浪感慨,銅仁距離上海約1500多公里,是電商讓他與故土“近在咫尺”。
隨著貴州三大戰略行動的深入推進,立體大交通格局的構建,以及互聯網和物流網的飛速發展,貴州農產品插上騰飛的翅膀,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華麗“亮相”。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正深入推進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優化產銷對接,推動貴州農產品持續不斷、大規模進入省內外市場。
4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與貴州再度合作,為貴州16個縣域在“農村淘寶”興農扶貧頻道開通官方服務站。
此次開通服務站的縣域包括黎平、湄潭、花溪、貴定、長順、興仁、麻江、烏當、平壩、水城、興義、凱里、望謨、惠水、都勻、沿河等。
4月25日,“農村淘寶”又整合淘搶購、聚劃算、手機淘寶搜索等阿里巴巴電商平臺資源向貴州引入流量,發起“尋味中國——舌尖上的貴州”活動,對16個縣域農產品賦能。
“興農扶貧頻道將打造貧困地區產品網絡銷售直通車,全力幫扶貧困縣脫貧增收。用戶登錄淘寶后,即可通過首頁入口進入專門頁面,買到來自貴州地區的海量商品。其中還包括農村淘寶通過直供直銷新鏈路打造的百余種農產品。”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鄉村事業部總經理王建勛說。
進入“農村淘寶”界面,會看到興農扶貧館、扶貧故事、技術興農(農資農具、旺農貸、農資招商)、農家特產等頻道欄目,其內容涵蓋上行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和旅游扶貧等多個板塊。
其中,興農扶貧館以縣為單位,集中呈現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突出展示來自貧困縣的農產品。
興農扶貧頻道于2017年8月22日上線,為此,阿里巴巴專門成立近百人的專家團隊開展運營。
“開通官方服務站的縣域農產品不但能在擁有2億用戶的阿里巴巴電商平臺銷售,還能入駐盒馬、大潤發等線下新零售渠道,除此以外,農村淘寶還會整合集團資源,在地域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物流、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全鏈路賦能縣域農業。”阿里巴巴鄉村事業部大農業發展部負責人黃愛珠說。
新鮮、安全、放心的源頭農產品,一直是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費剛需。“農村淘寶”為此啟動“淘鄉甜——城市餐桌”計劃,依托核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和消費能力,以核心城市為中心,整合周邊150至200公里內的農產品資源,借助村淘線下團隊、當地政府、合作伙伴等力量,實現源頭農產品直送核心城市消費人群,做到“自然熟”、當日采摘當日達。
如何規范地標產品的流通、做好地標產品的保真防偽,讓消費者買到品質保真的地標產品?下一步,“農村淘寶”將和合作縣域一起,設計地標產品的品質標準,規范在線流通通路,打造“地標產品統一入倉、集中質檢、統一倉配服務”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保證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推進地標產品的品質化、品牌化建設。
“興農扶貧頻道官方服務站的開通運營,將提高貴州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助農脫貧致富。”對與貴州的此次合作,王建勛滿懷信心。
早在2015年8月,貴州與阿里巴巴集團就簽署了《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在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新渠道、建立生態農特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和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支撐體系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目前,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已在貴州建設運營縣級服務中心40余個,村級服務站點近2000個,全省村淘合伙人報名達10萬余人,成功招募村淘合伙人1800余人、淘幫手2500人,共覆蓋1398個村。”貴州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促進農村生產、投資、消費,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電商扶貧不僅解決貴州貧困農村農特產品銷售問題,還形成了產、加、銷、貿一體化的產業扶貧、脫貧長效機制。
搭乘上“阿里”快車,貴州更多的綠色農產品正呈“泉涌”之勢流出大山、流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