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隨著以智能音箱為主的智能設備逐漸進入千家萬戶,人與人工智能(AI)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復雜程度更是越來越高。面對“打開空調”“打開電視機”等簡單命令,AI能理解并執行;但如果用戶說的是“我今天心情不好,和我聊會天吧”,絕大多數AI可能只能回答“對不起,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
雖然科技公司已經可以創造出“阿爾法狗”這樣的高智商AI,但在最基本的“聊天”上,人工智能仍然可能隨時變成“人工智障”。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呢?2014年正式推出的小冰是微軟全球人工智能產品線的重要部分,目前已在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上線運行。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26日在第六代微軟小冰發布會上展示了這種專門培養“情感”的聊天AI。《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的演示中看到,當用戶表示“最近心情不好”時,小冰可以通過“主動觀察”“求證”等行為,將聊天引導到“去KTV唱歌”“最喜歡的歌手”“推薦的歌曲”等一系列話題上,讓“人機對話”變得更加深入、自然,更少出現“尬聊”的情況。
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聊天AI正在從“純陪聊”到實際運用轉變。據微軟方面介紹,在過去12個月中,小冰參與生產與主持了21檔電視節目和28檔廣播電臺節目;小冰的兒童有聲讀物自動生成技術成果,已獲得超過400萬小時的收聽量。目前,小冰已經在金融、大眾文化和媒體領域落地,未來還將在出版領域推出具體產品。此外,同類的AI產品如亞馬遜的Alexa、小米的小愛同學、百度的小度、谷歌的GoogleAssistant等也都在逐步進入各種各樣的垂直領域實現商業化。例如肯德基與科大訊飛聯合推出的人工智能“KI上校”通過智能語音互動,不但可以陪聊,而且當用戶談及“餓了”或“想吃東西”等點餐意圖時,“KI上校”就會為用戶跳轉到相應的點餐頁面。這些聊天AI還開始進入電話客服領域,足以媲美優質人工客服,谷歌的AI甚至在演示中能自然地通過電話預約理發服務。▲
環球時報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