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韞嘉 牛奔 郝娜 賈慧敏 汪麗
摘要:本文通過抽樣問卷調查,以北京農學院本專科畢業生為例,分析目前畢業生存在的就業道德問題,從大學生自身及學校就業工作主客觀兩方面分析就業道德缺失原因,提出通過結合專業特色的強思政課堂教育、文化活動及職業規劃,加強就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職業道德。
關鍵詞:專業特色;就業道德教育;北京農學院
就業道德屬于職業道德范疇, 是指大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指導其就業活動以及協調各種關系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1]。就業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一部分[2],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用人單位、就業市場的需求為導向[3],以培養學生基層就業,服務社會,誠信、敬業、實干品質為目的,結合學校專業特色真正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就業隊伍[4]。
一、以北京農學院大學生為例探究就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2017年北京農學院本專科畢業生總人數2061人,抽樣200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目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就業失德問題。本次調查問卷發出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8份,收回率99%。
1.就業道德思想認識不深。
在就業指導參與度調查中可以了解,經常和偶爾參加就業能力培養的同學達98%;經常偶爾進行就業心理輔導的同學達89.8%;而參與就業道德教育的同學僅有26.3%。反映出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的漏洞,注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和就業心理的輔導,如簡歷的制作、筆試面試技巧的提升,就業焦慮情緒疏解等,但疏忽了就業道德教育、就業價值觀引領,導致了學生對就業道德認識不足,引發就業過程中一些了就業失德問題。
2.就業選擇同質化、功利化。
在就業選擇意向調查中可以了解,畢業生就業首選是升學考研,再次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司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積極性不高; 就業首選地區偏向于一線大城市,或者是家鄉的二線城市,而基層、西部地區就業意向較低。由此反映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價值觀念更傾向于一線城市、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的“鐵飯碗”行業,即使是選擇考研的同學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逃避就業壓力,以期畢業后能報考比較好的崗位,整體來說畢業生自主就業積極性不高,服務基層意識淡薄,就業選擇成同質化、功利化顯著。
3.就業過程中存在誠信缺失現象。
就業誠信調查中可以了解,簽訂就業合同、簡歷信息、面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失信行為。首先是投簡歷過程中,提供信息不真實。很多同學為了能夠用人單位吸引眼球,刻意包裝自我簡歷[5],如提供不真實的英語成績、學生干部經歷、學習成績等;其次在面試過程中,過度夸大自己,抬高自我價值或者利用家人關系排擠競爭對手等惡性行為,再次,在簽約后,由于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契約精神,找到更好的工作后,不辭而別,逃避相應違約責任,給用人單位正常的招人計劃和高校聲譽都造成不良影響。
二、就業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多為95后,由于成長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呈現個性多樣化、思想獨立化、價值取向多維化特點,其道德觀念層次也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就業道德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1.從主觀方面分析,首先學生自身沒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存在“跟風”心理。受到周圍同學影響,跟風考研、考公務員、事業編,沒能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其次誠信道德觀念弱化,在擇業過程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利益,提供虛假,甚至是違約。
2.從客觀方面分析,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就業形勢越加嚴峻,學校就業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更多將就業率作為量化學生工作的重要指標,注重在教學工作中專業知識的培養,提升業務素養,注重加強就業指導,增強就業能力,然而忽略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領,沒能營造良性競爭,誠信就業的就業氛圍,導致學生就業道德水平不高。
三、多途徑、多渠道提升就業道德水平
1.結合時政發揮思想政治課引領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新生的必修課,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6]。在課堂中注重當今的時事政治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掌握專業知識。通過樹立良好的理想信念,為就業及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如在十九大勝利落幕后開展農科特色的形勢與政策課,以“加快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主題,從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說開去,加快發展農業新業態,大力支持農業創業創新,實現農業現代化。在課堂上不僅深刻傳達了十九大精神,同時也讓學生增加學農、愛農的熱情,增強專業認同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就業道德行為、正確的就業道德意識。
2.突出特色文化活動教育引導作用。
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強就業道德教育。將就業道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環境中,積極開展社團活動、文化講堂,弘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對自我行為進行評價與反思, 提高和改善自我的道德水平。如:推出三農文化節,展示實踐團隊走訪調研豐寧的情況以及收獲,運用專業知識,為農村建設做出了貢獻,同時展現“奉獻”“團結”“進取”“專業”精神。依托感恩節開展感恩系列活動,通過感恩換綠植、暖冬捐衣,感恩寄信、感恩樹等活動環節,培養學生情操,常懷感恩之心,做一個溫暖、有擔當的新時代的大學生。
3.加強學生職業規劃,就業道德教育貫徹全過程。
首先,在大學新生階段就開展職業起航項目,融入就業道德教育。新生階段是教育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大學的奮斗目標,遵守校規校級,培養良好道德行為。其次,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系統地向學生介紹專業的歷史、現狀、前景,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專業對口就業意識。再次,就業期間,高校在注重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提供優質就業服務,還應加強就業道德教育,如通過專家講座、座談會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另外就業主管部門嚴格把好大學生就業擇業關,對違反就業道德的學生進行教育和規范。
參考文獻:
[1]杜英.大學生就業道德素養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 科學與財富, 2017, (8)
[2]楊彪.大學生就業道德教育研究[T]. 2011, (1)
[3]黃妙娟.飯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肇慶學院為例[J]. 商場現代化,2015
[3]十九大報告.人民網.2017
[4]趙建華.高校學生就業道德素養弱化成因分析及對策探索[J]. 教育研究,2011,32(03):65-68.
[5]于兆國.四融入一強化 深化大學生就業道德教育[J]. 中國高等教育,2015,(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