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代提古麗·買買提
摘要:根據新課改要求,傳統教學法不僅不能將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出來,同時還使得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較低。而同伴教學法則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從而實現知識的更好理解和掌握。筆者在教學當中嘗試應用同伴教學法,并在教學實踐中對其實施過程中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最后在該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同班教學法;物理教學;課堂;學生;教師
初中物理教學多采用傳統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忽視了學生課堂上情感體驗以及情感熏陶,學生多是被動性的接受學習。初中物理教師則應該依據教學目標進行知識點、物理易錯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對知識點間的關聯進行梳理,繼而對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技巧及方法等進行講授。但實際上課堂時間非常的有限,教師需要在課上講解的內容也較多,學生思考及討論的時間都較少,很多學生都覺得物理知識非常的難,長期下去也沒有辦法對物理學習提起興趣。面對此種現象,物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同伴教學法則體現出了學生主體教學理念,屬于一種能夠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來的方法。
一、同伴教學法對初中物理學習的影響
所謂同伴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通過設計相應的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環節使得角色得以轉變,進而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這種教學法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使得物理知識更為深刻和豐富。筆者為了更好的了解該內容,采用調研法開展研究,同伴教學是用于檢驗學習者及其同伴對于內容的掌握與分析的一種教學策略,簡單卻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參與情緒。同伴教學不只是先進行講授,再進行討論這么簡單。教師需要階段性的向學習者拋出一些精心設計的概念性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常見的困惑與誤解有關,學生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形成和組織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后通過小組的討論合作來達成共識。小組的討論通常能夠讓學習者對概念進行解釋,并幫助那些在一開始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的小組同伴理清問題,形成正確的理解。在課堂的最后,由教師組織全班的學生進行最后的討論。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會適當的對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補充解釋或是拓展延伸。
已有的同伴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發現,同伴教學能夠:促進學習者的概念理解和提升數學與自然學科的問題解決能力。促進知識的長時記憶。使用同伴教學的學習者由于需要主動論述與解釋自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所以他們學習到的知識能夠保留更長的時間。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滿意度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本次調研選隨機抽取了某初中初三學生200名,具體的調研結果如下:其中有61名學生遇到自己研究不明白的歷史知識會選擇及時向教師請教,而有86名學生在遇到不懂的歷史知識點的時候則更喜歡同伴之間討論。有105名學生認為和老師相比,同伴更能夠理解自己學不好物理知識的原因。
二、同伴教學法要點分析
同伴教學法的目的是將教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這就需要將課堂充分的利用起來達到學生互動、學生主體突出的目的,那么講這種教學法應用到物理課堂上則需要從物理本質、學生特點出發,從而全提高學生物理問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物理成績。
(一)物理學習要點的設定。
作為一線教師在學習要點制定的時候,應該從課程知識要點出發,對重難點進行分析,在講授之前理清知識脈絡,保證每節課的學習要點不超過5個,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出下面這些學習要點:
1.摩擦力概念及種類;
2.滑動摩擦力和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
3.如何有效的減小和增加摩擦?
4.通過設計實驗認識到控制變量是有效的物理探究方法。
(二)注重知識講解的細化。
實際上同伴教學法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師應該在實施的時候注意及時性的反饋,然后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但是這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在新課講解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教材出發,以此作為講授的思路,注重講授不能與課程主題偏離,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討論當中,對于在同伴教學中學生只需要簡單討論就能夠掌握的物理知識,教師只需要簡單的進行總結就可以了,而對于那些學生討論之后仍舊無法掌握和理解的知識點,教師應該側重進行講解,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同時教師還應該強調學生主動新構建知識,這樣在構建的時候可以帶動組內別的學生對物理思維的形成,在不斷的討論中促進知識目標最終實現,進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更好理解。
(三)注重課堂反饋。
同班教學發實施的時候課堂反饋屬于較為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法、測試法來進行,從而做到對學生認知情況看的掌握,一遍后續進行及時性的調整。
三、同伴教學法的應用案例
例如《平面鏡成像》教學實施的時候,教師首先進行了學習要點展示,該課程一共有兩個學習要點,本文在這里只對平面鏡成像規律知識講授中如何實施同伴教學法進行講解。正式進入教學中,教師首先開展閱讀測試,具體設置的問題是“你看到的平面鏡當中的臉和你真實的臉是一樣大小的嗎?”、“當你每天早上照鏡子的時候,如果你后退一步鏡子里面的臉的大小會變化嗎?”“你能夠摸到穿衣鏡當中的臉嗎?”然后教師拿出化妝鏡引入本節課程的內容。教師先利用貼圖來模擬平面鏡成像規律,然后將自制的平面鏡后反射膜揭去,留下玻璃板來確定像所處的位置。之后進入到同伴討論中,將各種各樣的物品作為研究物品,將其轉移到不同位置處,將另外的物體作為標桿,從而確定物和像之間的關系,整個過程組內同伴來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
總結:
物理一直以來對于初中生來說都是難度較大的學科,很多學生均反映物理很多知識點聽不懂也學不會,而同伴教學法則能夠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物理成績的全面提高。那么在同伴教學法實施的時候教師應該做好物理學習要點的設定、注重知識講解的細化、注重課堂反饋。物理教學還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關鍵是要博采眾長,綜合運用,合理組織,并在教學全過程中貫徹同伴教學法,讓物理教學過程始終處于一定的問題情境之中,使之成為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伴學習互動過程。
參考文獻:
[1]尹玉麗.同伴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課堂中應用的初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張金玲.PI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4.
[3]章堅紅.中學物理同伴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