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柳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在金融危機經濟環境下日益提升,因此大學生的一個首要選擇就是自主創業,創業傾向也日益增強。發達國家很多相關學者研究了創業,但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相關學者則較少研究創業,研究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背景關系的學者更少。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大學生創業傾向現狀,然后從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從商經歷關系、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關系兩個方面實證性研究了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背景關系。
大學生創業傾向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有一些改變,在日益加大的就業壓力的作用下,很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政府為了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鼓勵,將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出臺了出來,如稅務減免、人才服務等。但是,雖然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是對企業運作的實踐經驗缺乏,同時,大學生初入社會,資金、經驗、社會關系均缺乏,因此面臨很多困難與挑戰。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大學生創業傾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性別、工作經驗、家庭背景等。其中,大學生創業傾向受到家庭背景的極大程度的影響,這是因為大學生的性格形成、社會任脈、創業資金及成敗均受到家庭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背景關系進行實證性研究能夠對大學生創業成敗的家庭因素進行有效掌握,同時也對大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在創業過程中將家庭關系有效利用起來,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提升。
1.大學生創業傾向現狀
總體來說,大學生積極肯定創業,但是對自己創業的信心缺乏,為創業做的準備工作也少,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創業具有較高的條件、較大的風險。比如,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如果資金缺乏,那么創業就無從談起。當然,大學生并沒有深入了解創業,怕吃苦、家庭不支持也造成了大學生具有較低的創業傾向。在行為傾向與可行性方面,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創業傾向差異顯著,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為男性和女性均有創業傾向的想法存在,但是和女相比,男性可能具有較多的實際著手準備工作。大學生的創業傾向隨著年級的變化而變化,男生在大三、大四具有最高的創業傾向,而女生在大三具有最高的創業傾向,而到了大四則具有較低的創業傾向,這說明大四女性在面臨各類現實問題時更易將創業想法放棄,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受到社會對男女兩性性別角色期待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很多女生在畢業時還是傾向選擇相對穩定的職業,而社會對男生進行鼓勵和容忍,使其不安分,充滿闖勁。
2.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背景關系
2.1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從商經歷關系
大學生創業傾向受到家人從商經歷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和家人無從商經歷的大學生相比,家人有從商經歷的大學生具有顯著較高的創業行為傾向性、希求性、可行性得分,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為大部分子女的榜樣為父母,受到父母一舉一動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家人有從商經歷大學生在家人的影響下更多地了解從商知識,并對父母的一些為人處世耳濡目染,將商人的一些特質獲取過來,這些會將其創業傾向激發出來。同時,家人有從商經歷的大學生的伙伴也大部分從商人家庭中來源,所處同輩全體文化也幫助其將更強的創業傾向產生。企業家的孩子更可能將創業傾向表現出來。
2.2 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關系
大學生創業傾向隨著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而提升,隨著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降低而降低,二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如果大學生家庭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那么其在先賦地位的作用下關系網就更為廣泛,優越感、自信心就更強,從而提升其創業傾向,而如果大學生家庭具有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那么其在經濟缺乏的情況下就會具有較低的創業可行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將有效的經濟支持提供給他們。通常情況下,家庭給大學生提供的教育質量隨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而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語言表達、領導管理、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在投入及教育機會較多的情況下提升,現大學升入后更易有創業所需的知識、品質、態度形成,同時,家庭也會將各類資源提供給他們,因此他們更易成為潛在創業者。相反,如果大學生家庭具有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那么由于其缺乏充足的教育、具有相對弱勢的社會資源,因此極易有內向、不善言辭的個性養成,在缺乏創業資源的情況下創業傾向較低。雖然一些大學生即便家庭具有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其也創業成功,但是從案例數量/該階層大學生數量、案例數量/該階層社會總人口數量來看,其仍然具有較低的創業成功概率。
總之,大學生創業傾向與家庭背景密切相關,家庭從商經歷、社會經濟地位一方面對大學生創業的客觀條件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對大學生創業的主觀意識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建議,在金融危機下,國家機關及社會各界在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鼓勵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政策與措施人手,即金融機構將更低利率的貸款提供給大學生創業者,將其由于家庭背景限制缺乏充足的啟動與后備資金的情況有效解決掉,促進大學生創業可行性的提升。同時,將創業講座開設起來,通過將創業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入,將大學生的創業興趣與熱情激發出來,使其明白自己才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不是父母,從而促進其創業傾向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