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就業地點和就業方式靈活多樣,跨地區人員流動就業及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導致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業務量不斷加大,現有的經辦體系難以應對越來越繁重的工作任務。盡快建立適應企業養老保險事業快速發展需要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是擺在各級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養老保險工作不僅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更與廣大百姓的生活休戚相關。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為構建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指明了目標和方面。企業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如何構建與統籌層次相適應的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正常高效運轉,關系到每一位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為此,筆者就襄汾縣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新形勢下面臨的問題及構建與統籌層次相適應的管理服務體系對策措施三個方面進行了調研,以供參考。
一、目前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1、黨的I‘九人對養老保險提出了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指導性,明確了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與方向,對于促使社會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求廣大社保從業人員要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落實社會保險政策,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2、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已經建立
近年來,伴隨著企業養老保險事業的不斷發展,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系統也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變化過程。在此基礎上,襄汾縣也大力推進了企業養老保險管理服務社會化、信息化、制度化進程,積極借助銀行、社區等社會服務部門向參保人員和企業提供服務,基本形成了以經辦機構為主干,以社區服務和金融機構為輔助的基本框架。
3、經辦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完善
企業養老保險經辦主要是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用和管理,必須有效控制內部風險,確保基金安全。這就要求必須有一整套企業養老保險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即內控制度。按照國家、省、市要求,目前,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內控機制建設情況較好。機構設置和崗位分工基本做到科學合理;在業務運行方面,制訂了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覆蓋了從參保登記到待遇審核支付的各個環節,實現主要崗位操作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制約;業務系統與外部網絡相互隔離,企業養老保險數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成立了內審機構,配備了稽核人員,并每年制定實施稽審工作計劃,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督辦整改。
4、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
目前,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全部實現信息化管理;養老保險數據質量不斷提高,數據有效性、準確性得到明顯增強,數據聯網應用穩步推進;設立信息共享,向參保人員提供各種養老保險咨詢、查詢服務,方便其及時查詢信息和繳費。
5、標準化工作已初具規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曾下發了《關于開展社會保險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開展社會保險標準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按照文件要求,襄汾縣企業養老保險中心進行了全面的標準建設和普及工作。在標準化體系的框架內,根據“重在服務、不斷完備”的原則,及時總結有關成功經驗,積極推進企業養老保險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新形勢下企業養老保險管理服務面臨的問題
1、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不適應人口老齡化需要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1.69億,約占總人口的12%,表明我國已經整體上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不僅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產生直接沖擊,也對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帶來深遠影響。要求我們在工作理念上,要從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在工作方式上,要從依托用人單位管理轉向面對每位公民進行服務。
2、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發展不能滿足全國統籌的需要
目前,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全國統籌整體進展緩慢。實行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是解決企業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養老保險制度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級統籌是企業養老保險發展的方向,只有全國養老保險統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金不足,應對地域差距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三、構建與統籌層次相適應的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的對策措施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和推進企業養老保險事業向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發展的現實要求,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將是一項重要的基本任務。要通過黨和政府及經辦機構的共同努力,著力研究解決制約企業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問題,加快形成符合新形勢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需要的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體系。
1、以全同統籌為目標,逐步完善企業養老保險管理體制
一是要從養老保險制度本質屬性出發,實行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獨立設置。從國際經驗看,社會保險制度比較成熟的國家,一般都會設立兩個單獨機構:養老保險管理局和年金管理局。社會保險管理局主管養老保險事務,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二是要按照養老保險基金統籌管理要求,盡快實現全國統籌管理,增強國家對企業養老保險政策執行和基金收支的調控能力。主要有三個方面好處:首先,養老保險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產品,應當保障公平。與一般經濟事務不同,政府向國民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產品不能因地域、身份、職業等而存在差異。其次,養老保險作為面向勞動者的一項公共制度,也要從促進人力資源自由流動和市場化配置的角度出發,盡量減少管理層級過低、管理分散帶來的障礙。第三,人口老化問題將是我國未來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社會危機之一。實行盡可能高的統籌層級、盡可能廣的統籌范圍,使基金風險在全社會范圍內分散和共擔,才能切實增強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抵御風險的能力,維系社會的正常運行。
2、以企業養老保險服務標準化為目標,提升管理服務能力
在國家標準體系框架內,積極鼓勵、支持社會標準化試點并及時總結經驗。將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的各項要求進行綜合量化,統一加以推進。組織實施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工作的標準體系,包括視覺標準化,行為標準化和技術標準化籌。通過國家、省、市標準的實施,統一各級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名稱、標識、場地及業務流程、信息系統、服務質量等各方面內容,按標準重點建設省、市、縣三級企業養老保險服務管理體系,使企業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水平整體上得到一個飛躍式的提升。
3、以規范基金監管為目標,實現基金安全運行
社保基金是百姓的“養命錢、救命錢”,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做到安全監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認真執行社保基金監管文件要求外,襄汾縣結合工作實際,探索建立了“一規程兩制度”,即《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規程》《基金監督報表報送制度》《基金監督舉報制度》,優化月報內容,加強非現場監督、內部審計,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4、以“互聯網+”為目標,力推辦事高效便捷
“互聯網+”工作是人社部門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方便群眾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做好人社工作的必要舉措。要做好“互聯網+社保”信息系統工作,完善全國統一的企業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實現信息資源互通共享。要提升“互聯網+人社”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推動“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向基層延伸,繼續推進“社保一卡通”在人社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強社保經辦信息化建設,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一號一窗一網一卡”為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提供全網式、全流程服務,做好12333電話咨詢服務,實現人社領域服務事項“橫向互聯、縱向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