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棟
【摘要】財政是“庶政之母”。做好財政工作對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保障民生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當前防通脹、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新時期,財政工作應該注重改革,加大財政監督管理的力度,同時還要對財政支出的結構進行優化,充分體現出民生問題,保證財政信息的透明化。本文就新時期做好財政工作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 財政工作 策略
一、新時期做好財政工作的策略
(一)堅持工作創新,推進財政各項改革
一是全面做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財政府收入進行統一分類、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類體系、經濟分類體系,對財政收支進行“多維”定位,為預算管理、統計分析、宏觀決策和財政監督等提供全面、真實、準確的信息。二是大力推進部門預算改革。根據部門的職能和任務要求以及現有公共資源的配置情況,將各預算單位進行分類分檔,分別確定支出定額。在此基礎上,統籌安排預算內外資金,將單位的所有收入全面、完整地納入部門預算統一管理。三是積極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改革財政支出撥付程序,減少財政資金運行中間環節,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在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礎上,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收繳制度改革,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用管理效能提高民生資金效益
首先要推進依法理財。進一步健全財政法規制度體系,推進財政工作法制化進程,使財政行為建立在法制化基礎上,做到有法可依。增強法制意識,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防止越權行政和執法不倒位。二要科學安排預算。以社會公共需要為標準界定和規范政府公共支出范圍。將財政資金集中投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加大對公共事務活動的資金保障力度。在支出安排上要進一步優化結構,體現民生取向、整合資源辦大事、主動謀劃買單的支出理念。三要加強預算的管理。健全預算編制辦法,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努力實現預算編制過程的規范、透明。創新財政預算執行管理機制,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加強預算支出進度檢查考核,在提高財政資金效率的同時,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四要健全資金分配決策機制。推進財政資金分配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制度建設,健全內部決策程序,推進政務公開,公開辦事程序和理財規劃,提高社會公眾對財政支出決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確保政府資金花到需要的地方。加快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把政府資源的分配與最終效果結合起來,提高政府資源使用者的責任意識。五要加強服務和監督。增強財政工作的大局觀念、服務觀念和責任觀念,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財政工作效率。建設現代財政管理特色的監督模式,圍繞財政資金管理的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加大監督檢查,確保與人民群眾利益攸關、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支出落實到位。強化財務監管職責,杜絕財政資金使用中的違規違紀行為。
(三)強化支農惠農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大“三農”投入。堅持做到重心下移、財力下傾、精力下沉,不斷提高財政支農資金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民辦公助等方式,科學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投入機制。二是支持新農村建設實事。支持以農村公路、農田水利等為重點的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條件,切實增強財政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能力。支持發展農村沼氣、秸稈氣化和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等,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三是支持和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進步。繼續實行新增財力分配向農村傾斜政策,積極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改善農村中小學業辦學條件,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擴大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提升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水平。
(四)保證財政信息的透明化
一要使財政信息公開。對部門的預算信息進行公開,保證財政信息的透明化,使新時期的財政工作更加“陽光”。第二方面,對財政新聞進行大力的宣傳,通過財政宣傳網站、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相關的媒介,使財政新聞的宣傳報道工作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進而發揮財政新聞宣傳的實效性,為加快財政工作改革創造良好的輿論效應。突出財政工作的核心,體現財政新聞宣傳的關鍵點,充分體現財政工作在促進我國的科學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障和關注民生。第三方面,加大財政工作法律監督和管理的力度,做好財政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工作,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功能,了解民生,及時解決廣大群眾所關心的問題。
(五)重視財政運行的安全性
一是確保預算收支平衡,項目資金閉合。省級財政部門要精確測算財政能力,突出重點,優先保障基本運轉支出和重點民生項目支出,注意做好項目資金封閉運行工作,避免脫離財力可能出臺政策,留下硬缺口,造成負面影響。二是防范債務風險。加快制定政府債務規模和風險監測辦法,實施政府債務全程管理、動態評估和安全預警,加強地方融資平臺監管,建立各級政府融資平臺償債準備金制度,確保政府性債務總額在可控范圍之內,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三是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認真查找風險點,著重針對預算安排、資金分配、財政審批等權限較大以及內控機制不健全的部門和崗位,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各級財政部門,特別是市縣財政局和鄉鎮財政所,要嚴格規范財政資金賬戶管理,重點加強財政專戶管理。按照“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原則,明確崗位職責分工,合理分權制衡,科學設置崗位,完善稽核對賬制度,加強重點環節、重點崗位、重點人員定期誡勉和稽核督查,確保財政資金和財政干部“雙安全”。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時期財政工作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了實現小康社會,就要關注民生,及時了解群眾的呼聲,為群眾及時解決疑難問題,將財政工作職能有效發揮出來,保證財政支出的科學性,從多個方面來提高財政工作的能力,細化工作流程,抓住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加大財政新聞宣傳力度,建立良好的財政工作環境,發揮財政監督工作實效,以保證我國的經濟健康、穩定、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志春.對當前財政經濟形勢與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7,(18).
[2]王璐.分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途徑及財稅改進對策[J].財會學習,2017,(22).
[3]劉永恒.加強財政監督為國管好“錢袋子”[J].中國財政,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