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焱 李劍
【摘要】文章基于“互聯網干”背景,教育的發展和創新仍然是時代的主題,特將教育方式的發展和創新作為依據,將當前教育和學習形式的改革相結合,將翻轉課堂的新理念和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即采用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網絡信息教學新方式與一對一面對面的教學(FaceToFaceTeaching)相結合,發揮信息化資源共享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中小學教育新模式的設想,為“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模式的創新研究提出有益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 MOOC;網絡信息教學;創新教育模式
一、前言
教育的發展和創新,仍然是時代的主題。2015,第五屆全會十八次全會提出,要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教育。緊接著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加強教育的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貧困學校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構建現代教育體系。為此,通過三網絡信息教學模式的微課程的背景和特點的分析,定義類和MOOC,我們可以探討其在中國的應用和在小學和中學教育的條件。以實施教育新理念,有意向的把教育資源向中西部、農村等貧困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為教育均等化的實施提供理論。
二、中小學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上
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學生知識記憶的記憶,而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利于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1]
(二)在教與學的關系上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學習,主體性受到極大抑制。
傳統的教育模式,遠不能滿足學生現在的需求,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不利。特別是義務教育薄弱、教師隊伍建設落后的農村和偏遠地區,更不利于實現教育均等化。這需要我們反思我們能做什么,從彼此的力量中學習。創新教育模式,推進和實現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2]
三、中小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構想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形式下的學習形式,如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翻轉課堂、MOOC和微課程等將繼續發展。我們可以將網絡信息教學新方式與面對面的輔導教學(FaceToFaceTeaching)方式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此提高課堂的有趣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微課程
最早發源于美國,微視頻是各種教學資源在短時間內的主要組合。其區別于傳統教學的顯著特點在于“微”具體表現為:時間短,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微視頻,視頻資源容量小,便于移動學習;每段視頻基本呈現一個知識點,便于碎片化學習。此外,微課程的內容并不拘泥于課堂教學,其涉獵范圍更加廣泛,任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制作成為一個微視頻,各個知識點彼此松散耦合形成系統,即成為“‘微課程,,。
中小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程”作為課堂知識的補充,使知識更具情境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優化教學效果。然而,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知識點進行記錄和渲染,以避免技術的濫用。[3]
(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在2007,美國科羅拉多的“林地公園”高中被普遍理解為實時上傳教師的視頻和學習資源和PPT,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在課堂上獨立觀看視頻和學習知識。傳統課程應該在班級下進行。家庭輔導、回答問題、討論等被老師、學生和學生所取代。翻轉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和理念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三)MOOC
“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即“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作為一種新的網絡學習形式,其教學活動具有在線學習的一般特征。學習者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地選擇學習時間。與以前的網絡學習相比,MOOC課程可以用于數萬人參與學習;課程和資源是免費的,任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免費學習;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得到名校的教學資源。MOOC通過提供免費的優質網絡課程,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教育的精英理念,真正促進了大眾教育。因為MOOC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辨別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它在中小學的應用較少。中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和指導。
四、中小學創新教育模式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一)創新當代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化被動為主動
新的教育模式采用創新的互聯網網絡教學,即MOOC教學方式,此外,MOOC只需很低的花費,就可以使用免費工具學習課程。琳學生可打破時區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自主選擇語言網絡工具進行學習,是自由式學習的最佳模式。
(二)推行“開放,共享”的教育新理念
現代教育的任務之一是“開放”和“共享”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正是在現代教育背景下誕生的,前期的教育目標是怎樣才能向所有的人宣傳和推行“開放”和“共享”的教育新理念,且怎樣才能將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將其應用于實踐中。此外,現代教育只有堅持推行“開放”和“共享”的教育新理念下才能尋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才有機會展望未來美好的教育前景。
(三)打破教育資源的壁壘
傳統的教育模式阻礙了教育前進的步伐,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城市中的學生所享有的優質教育資源更有助于他們的學習,而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卻苦于沒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了推進和實現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新的教育模式將打破教育資源的壁壘,提供給學生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開放”和“共享”的原則。
五、總結
在21世紀的中國,傳統的中小學學校教育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已不能滿足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亟待創新。所以在當代教育需求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們可以將互聯網最新MOM(Massive Open Online Gottrses)的網絡信息教學新方式與面對面的輔導教學(Face To Face Teaching)方式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此提高課堂的有趣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實施教育新理念,有意向的把教育資源向中西部、農村等貧困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為教育均等化的實施提供理論。
參考文獻:
[1]管培俊.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推進教師教育跨越式發展[J].中國民族教育,2004(01):14-16+40.
[2]張治勇,李國慶對建設網絡公開課優質資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7(01),91-96.
[3]于頂華.關于中小學教育公平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2(10):160-161.
[4]楊思斯.將MOOC運用于傳統課堂的幾點建議[J].考試周刊,2013(A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