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 歐重香
【摘要】未來社會迫切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而團建工作對學生培養創新創業的能力尤為重要,文章對學校團建工作與學生創新創業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團建工作;學生;創新創業
新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是團建工作的重點。
一、新形勢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問題,關系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能夠承擔起振興民族大業的重要課題。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世界的嚴峻挑戰,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我國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響應度不高,創新創業意識不夠強烈。以南寧地區高校為例在對1000名大學生進行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參與熱情度的調查,設置問題“學校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參與熱情很高漲”并讓學生對其的認同程度做出評價,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熱情程度處于平均水平和平均水平以下。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很好的落實。
(二)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與否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息息相關,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敗。教師是課堂的靈魂,學校如果配備了專業的教師,那么創新創業教育將事半功倍。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激發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除了要具有較高的與創業創新相關的理論知識水平之外,更應該具備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但是現實中很多學校的老師都屬于“半路出家”,即使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也缺乏實踐經驗,所以無法給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指導。有很多學校會邀請一些成功創業的企業家或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來舉辦講座,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師資力量的不足,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滿足眾多同學的創新創業需要。。
(三)對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不夠
需要搞好創新創業教育,相應的投入如資金,技術等是必不可少的?!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強有力的資金、硬件設施、技術、信息等的支撐,即使有再好的制度,想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有如天方夜譚。雖然目前我國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支持正在進一步加大,但力量還是相對過于薄弱,很難滿足學生正常的需求。
(四)教學體系不健全
目前國內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現階段,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業管理”,等課程,但是較為全面、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目前將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列人必修課的學校還比較少,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另外缺乏相關教材的支撐,全國還沒有統一的創新創業方面的統編教材。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必須有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做支撐,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實踐類課程,缺乏穩定的實踐基地與平臺。大多創新創業實踐借助于創業設訓類競賽開展,只有少數精英參加,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創業實踐僅僅流于想象。
三、團建工作該以何方式去幫助學生構建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一)培養正確的創新創業思想
創新創業教育所包涵的內容十分豐富與廣泛,但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日益逼近,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性無限擴漲趨勢與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實踐應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或創業能力先天性不足形成的就業壓力的矛盾日益加劇,所以創新創業教育應著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實踐應用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我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有一種準確的定位,就是培養學生開創事業的意識和能力的教育活動。一方面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素質教育之中,通過專業課程、實踐教育、思想工作,改革學習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實踐教育之中,通過社團活動、創新創業大賽,使學生受到創辦企業和與專業相關的創業實踐的體驗,強化創業基本技能。
(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創業品質
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敢于競爭、敢于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舍、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自控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都取決于教師。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修養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于冒險、敢于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性學習。沒有一定數量的創造性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通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三)構建專業的教育課程體系,配置合理知識結構
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創業學識,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學校還可開設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課程。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以拓寬學生學習范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學校還應創設環境類課程,建設良好的創業環境,盡可能把校園的布局與美化、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
實踐證明,一種有利于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有關政策、法規等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高校必須在教學思想上有根本的改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系統創業知識的形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第二,媒體資訊;第三,與商界人士廣泛交流。學校可以經常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在互聯網發展快速的時代,不僅要加強新媒體的平臺建設,而且要注重價值觀教育的隱形引導,這樣才能將其價值觀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大學生生活、學習中。在高校中價值觀教育不能不僅是硬邦邦的引導,而且應該是進行隱形的引導,形成隱性教育的方式,不斷加速微信、微博以及網絡社區的建設以及宣傳,不斷創新自身的培育方式。
(四)注重實踐教育
創業教育的落腳點在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方面通過實習環節開展創業實踐。專業實習是專業理論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創業階段實際操作過程,把校內外實習基地辦成創業教育示范基地,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所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另一方面,創業基地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包括各種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各類創業資源。
創新創業人才將創業夢想付諸實踐需要資金的支持。結合目前教育部實施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以及學校的專項經費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大學生創業基金等為依托,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創新創業類項目,經過專家評審以及答辯,對于優秀的項目予以經費支持并精心指導。
總之,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團建工作的重點。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宣傳和弘揚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提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動性,并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通過在教育、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報,2014-05-05(1).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