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摘要】運用博棄論作為工具研究戰略聯盟,通過博棄論中的利益變化和策略調整,對戰略聯盟的某些問題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戰略聯盟的理論認識,另一方面無論是對正在運行的還是即將組建的戰略聯盟的實踐活動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博弈論 戰略聯盟 聯盟穩定
對聯盟穩定性的分析可以讓企業清楚地了解企業戰略聯盟這種組織形式建立和發展的步驟及先決條件,增強企業戰略聯盟的穩定性有利于聯盟企業避免因為聯盟的波動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博弈論分析的最根本特征是強調當事人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即個人的收益或效用函數不僅取決于自己的選擇,還依賴于博弈方的選擇。
1 一次博弈下的穩定性分析
以古諾兩寡頭壟斷競爭為例進行論述。就買方而言,市場是競爭的,且每一單位消費者對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較小;而對賣方來說,兩寡頭壟斷競爭的本質構成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兩者都是理性的決策者,他們的行為既影響自身又影響對方。如果兩寡頭可以簽訂有約束力的協議,彼此之間達成合作,形成完全壟斷,此時的博弈是一種合作博弈。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彼此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很難,這就是非合作博弈問題。
假設市場上存在生產完全可替代的同質產品的兩個理性企業。已知企業i的利潤函數為:
πi(qi,qj)=[a-b(qi+qj)]qi-ci(qi),q是市場上產品的總量,p為產品價格,a>max(c1,c2),b>0,qi,qj表示兩企業的產量,ci為企業i的邊際成本。
分別固定兩企業的產量q1、q2,求q1、q2使πi(q1,q2)最大化。利用利潤函數在一階偏導數等于零時的最大值,確定廠商i對廠商J的價格反應函數:說明,個體理性決策不一定實現個體的最大利益,其決策效率常常低于集體理性決策方式。如果兩廠商能發揚合作精神,按照對雙方有利的產量生產,他們都能獲得更好的效益,盡管合作行為會給兩個企業都帶來好處,但這種合作行為若沒有約束力的協議進行約束的話,也不會實現。因為雙方都不可能相信對方的“品德”,因此都會采取不至于吃虧的納什均衡產量,實現次佳而不是最佳的得益,這樣的聯盟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2 多次博弈下的穩定性分析
2.1 競爭與合作重復進行,企業知道何時終止聯盟
在有限次重復博弈中,博弈的次數N是既定的,由于聰明方都知道這是最后一次博弈,理性企業都會做這樣的推斷:這是最后一次博弈,如果我違約,對方也沒有任何辦法采取同樣的策略進行報復,所以會選擇不合作。同理,聯盟的對方也會作同樣的分析,因此,在最后一次博弈中,雙方都會采取投機行為選擇不合作。他們有可能都還作進一步的推理,如果在第N次博弈中對方采取不合作策略,那么我在第N-1次交易中選擇合作策略就沒有意義了,我的合作得不到回報。因此,在第N-1次就采取投機行為不合作,依此類推,最終每次博弈的結果都是雙方選擇投機而不合作,雙方同時選擇投機成為有限次重復博弈的唯一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即在原動態博弈及所有子博弈中都構成納什均衡的策略組合),聯盟面臨解體的危險。因此,在有限次重復博弈中,并不能擺脫聯盟雙方投機這種低效率的均衡。
2.2 競爭與合作重復進行,企業不知道何時終止聯盟
根據無名氏定理,在無限次博弈中,如果參與人有足夠的耐心,那么任何滿足個人理性的可行的支付向量都可以通過一個特定的子博弈精煉均衡得到,在此條件下既滿足個人理性又滿足集體理性的合作均衡得以實現。合作能夠出現,是因為兩企業以后有可能再次相遇,同樣的或類似的情形有可能再次出現在未來的博弈中。因此,未來影響當前的博弈局勢,只要競爭企業雙方看重合作能給雙方未來帶來相對較好的得益,就可以形成穩定的合作聯盟。
3結語
戰略聯盟本身是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戰略聯盟的參與者、參與動機及聯盟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復雜化,隨著戰略聯盟實踐的不斷發展,戰略聯盟的理論研究也應該隨之深化,因此,對戰略聯盟進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博弈論為分析工具,認為從審慎選擇并確定合適的聯盟伙伴、加強聯盟內的相互信任、加強合作中的文化融合、簽署正式的聯盟協議、合理的利益分配這些方面的努力來維護聯盟的穩定從而保證其順利實施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坤.基于搏弈論的企業戰略聯盟不穩定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0.
[2]邱之光,邱西穎.基于博弈論的企業戰略管理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