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學茹
摘要: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才能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啟發;情景式教學;興趣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用新課標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卻存在一些與新課程“貌合神離”的“非語文現象”。它充斥語文課堂,“非語文現象”可以表現為不具有語文課程本質屬性的活動,也可以是無助學生語文學習的教師行為,還可以是無關語文教學的環節。它脫離了語文學習的語言性、工具性、人文性、知識性、社會性、綜合性等特點。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善于提出一些既讓學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置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從而誘發探究意識,激活探究思維。我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情景式教學:
一、創設認知矛盾的情境
語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實是精彩之筆的描寫。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矛盾,加以質疑肩自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 學生初讀課文后,我啟發學生回憶自己平時等車而久久不見車來時的心情,有的學生說會因不耐煩而悶悶不樂,有的學生說干脆打“的士”得啦…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老奶奶內心焦急,卻又耐心地等待呢?”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
二、創設認知沖突的情境
教師提供可選擇的幾種答案。使學生感到不知道該選擇哪一種答案才對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例如教學《白楊》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讀題 再說說課文是寫什么的?有的學生說是寫人的,有的學生說是寫物的 這時我出示了四個答案:a,專門寫人,b,專門寫物:c,既寫人也寫物;d,表面寫物實際寫人。使學生的認知產生沖突。我趁機引導學生探究,到課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據。
三、自由選擇,激發探究興趣
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對學習最好的激發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當學生產生興趣時,求知欲就旺盛,思維就靈活、敏捷。葉圣陶先生也有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情境中,全體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探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這樣的學習中,教師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一)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
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如學習《豐碑》一文時,有的學生喜歡朗讀,就去探究本文該怎么讀,怎樣才能讀出情、讀出神;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體會句子蘊含的意思,就去探究本文哪些句子含義深刻。該怎么理解:有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就帶著這個疑問去找答案。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伙伴
在課堂上,探究同一內容的學生可以組成臨時探究小組,共同合作。這樣,每堂課的伙伴會不同,就有了多元的優勢互補:課外的探究,學生更愿意和自己喜歡的同伴共同探討大家都感興趣的課題因此,教師應盡量滿足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伙伴。
四、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境
開放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要為學生準備充分的材料,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要注意傾聽、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隨時加以引導,保證他們都能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開放課堂應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銜接。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這種教學方法是把教師的分析、結論強加給學生,缺乏學生的參與、思考、想象與創造。在寫作教學(寫一物品)中,我改變了這種教法 先引導學生觀察,并讓學生小組交流,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在練習中擻師巡回輔導并了解學生的難點,針對難點講解,讀范文以后再讓學生修改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有的會抓住一些細節而忽視整體,有的會寫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忽視客觀存在,但他們畢竟有了自己的體驗和探索,并在探索中有感受、有發現,增長了技能。在練習中,應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提倡組內同學問或小組間相互幫助,從而在探索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探究性學習將學生從抽象的課本、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給學生以感受自然、社會和進行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產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愛 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評價,關注的不應是成果和水平的高低,而應以學生的現實表現作為判定的依據,如參與程度、認真態度、自主創新精神、規范操作程序和信息資料的處理能力等。評價應做到即時、即地、即興;重學習過程而不僅是研究成果:重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僅是掌握知識的數量;重主動參與而不僅是一般地接受別人的經驗:重非智力因素的成長而不僅是智力因素的增長:重學生全員參與而不僅是少數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要兼顧個人的活動情況和集體的活動情況,采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形式,使語文評價“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通過評價,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性學習是一次教育的創新,是一場學習的革命它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促使教師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發生變化。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掌握指導學習的技能和方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強調讓學生自己發現、回答他們自己提出的疑問,探究解決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因而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不等于教師可以完全放任學生自流,放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從學習內容的選擇到學習形式的設計和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都必須從課程標準的要求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要保證學生能學到知識。
(二)做好教學組織安排
教師必須做到既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發展空間,又有基本要求規范學生的探究過程。
(三)加強教學評估
開放性閱讀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各學科的相互融合,體現了新教材大語文觀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