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摘要:課程標準提出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為此,地理教師必須從地理課堂教學發(fā)展潮流、學生個體發(fā)展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去全面認識與貫徹此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實踐,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合作和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探討
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學生學習地理,功利性太強了,仿佛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考試。所以,他們學習地理,單純靠機械記憶,只是記住了文字內容,只是記住了單測卷里面的題目,而沒有把文字內容和地圖聯(lián)系起來,也沒有多讀圖、多填圖,更沒有把地理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這樣的學習方式,難免會有很多學生一提到地理就說不會,很難學了。畢竟現(xiàn)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還未發(fā)展得很成熟,學習地理還很大程度上依賴形象思維。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新環(huán)境,高要求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育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
一、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專業(yè)地理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記憶,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專業(y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高高中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huán)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tài),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高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發(fā)揚民主。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時代在進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在變化,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jīng)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wǎng)絡課堂。由于高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fā)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shù)慕虒W民主。
三、在新課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高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種是講法,即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講……,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地理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這也代表著地理課堂的實質進步的一面。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在學習世界人種時,我引入故事趣聞法說:毛澤東主席在世時,有一天,在他的書房會見了一位美國友人戴勒時,戴勒在盯看著主席,一句話都不說,主席見后就說,你為什么老盯看我。這時戴勒說,你具有一付東方人的臉。主席聽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國人的臉,我們可以演各國的戲,包括你們美國人的戲,你們鼻子長,我們可以加鼻子,可你們是演不了中國人的戲,不能把鼻子割掉。這故事說明了什么?等等,使學生聯(lián)想到這是講世界人種特征問題。
四、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地圖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高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高高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學好地圖,并用好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高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則顯得比較薄弱,關鍵在于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很難真正懂得地理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地圖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其它科學知識以及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強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牢記三個代表和樹立三個一切的思想,與時俱進,適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理念,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lián)系,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學地理的海闊天空,將是美好的地理課堂教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