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
【摘要】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之下的“新經濟”,“新商業”形態,其發展的時間不算太長,但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很快。現階段,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的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的共享經濟和商業模式的數量都呈指數式增長。本文基于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的內涵成因,進一步分析這一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建議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 共享經濟 商業模式
一、引言
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共享經濟在我國被提出之后,被譽為當代最具有創新性的商業思維模式,成為人們出行,餐飲,物流快遞,家居服務,健康保健等諸多行業競相追逐的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可以充分的挖掘資源的利用率,將閑置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獲得回報。
二、共享經濟的內涵概述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并熟練使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移動支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在各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商品交易中發揮越來越便捷的作用,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移動通信等都通過這一媒介聯系在一起。移動支付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性保障。再加上,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是受到世界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資源存在著產能過剩。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共享經濟成為當前發展的主題。因此,共享經濟的產生和快速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享經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商業組織的依賴,消費者在各種產業鏈中處于尾部。金融機構,共享平臺等的最終目標是促使消費者消費,這一過程被極大地縮短,在宏觀上實現了資金,資源的供需匹配。在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下,共享經濟平臺主要包括三方主體,一個是對商品和服務產生需求的消費者,一個是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商家,最后一個就是提供共享平臺的第三方。物品或者服務具有使用價值,并且這些使用價值大多數時候處于閑置狀態,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價值,需要消費者在共享平臺購買其所需的商品或者服務,這也就保障了共享經濟在各方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有效的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供需的匹配效率,這也是共享經濟模式與傳統商業模式最大的區別。
三、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監管力度較弱
共享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運行模式,其發展的時間不算太長,但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很快,這也就導致了與之相配套的監管體制建設的缺位,在共享經濟下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共享經濟是一種全民可以參與進來的商業模式,行業門檻遠低于傳統行業。共享經濟下需要監管的對象很多,比如司機,房東,網絡運營平臺,消費者等,再加上復雜的法律關系,涉及到信用、稅收、保險、業務資格評定等諸多問題,傳統的監管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的監管需求。
(二)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使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割裂開來,導致人們在交易過程中的風險性大大增強了,信息數據的安全性成為共享經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商業信用的合規性,權威性和完整性遠遠無法滿足現實的需求,導致線上線下信息不對稱,造成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保障機制先天不足。信用機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經濟發展的基礎,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會直接導致共享經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運營風險。
(三)共享平臺的商業模式運行不清晰
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市場的虛假繁榮,各種虛假需求和虛假共享層出不窮。許多企業盲目跟風,不顧市場需求,繼續高速投資,搶占各大城市的份額。想要簡單的依靠數量和規模參與市場竟爭。這種商業運營模式就導致了市場的不健康發展,也損害了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在實踐中,一些共享的經濟企業采取的盈利模式大都是讓利甚至免費,在短期內似乎已經與消費者建立了互動,但不能保證后續運作,這不利于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共享經濟下商業模式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共享經濟的監管體系
共享經濟的健康可持續運行離不開政府和公眾的監督。在共享經濟這種新型經濟模式下,我國需要結合國外的經驗,也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制定出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特點的共享經濟監管體制。例如,在指定的城市進行試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反饋,不斷地對共享經濟的法律和監管體系進行完善。同時對于行業準人機制嚴格把關,進一步保證市場的安全性。此外,在企業運作過程中,加強監管部門與專業人員的合作探討,多參考共享經濟商業模式資深人員的建議,就共享經濟的運行全過程進行監管。
(二)完善社會信用機制
社會信用機制的完善是共享經濟得以順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加強對社會信用機制的建設,能有效降低共享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經營風險。比如因為信息泄露等原因對消費者和企業造成的損害,共享經濟可以在安全規范的環境下運營。首先,共享經濟平臺需要對客戶進行綜合性的信用評級,為信用良好的消費者提供特權服務,同時,對于信用評級不高的用戶及時給予懲罰,使其網絡交易受限;其次,共享經濟運營平臺加快與公安,政府征信部門等的數據銜接,利用大數據對用戶信息進行整合,推動征信信息共享。
(三)探索共享經濟下的商業模式
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需要熟悉共享經濟的詳細運作方式以及內部發展結構,這樣才可以為商業模式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正確指導。共享平臺為消費者和運營商雙方提供價值交換的場所,共享經濟只有與網絡和信息技術充分融合,才能建立起規范,完善,安全的運營平臺,才可以整合閑置資源,實現供需雙方的高效匹配。企業也應該充分整合信息,切記盲目跟風的搶占市場,保證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
[2]呂本富,周軍蘭.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和創新前景分析[J].學術前沿,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