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龍
摘要: 健康是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結合。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青少年,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心理問題逐漸增多。而體育教學中,大多教師又只注重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的影響,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文章正是基于這一現(xiàn)狀,對初中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作用和方法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心理素質;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促使個體逐漸社會化,初中體育新課標中也明確將初中體育課程定位為“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作用。但教學中,許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教學中只注重對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培養(yǎng)而忽視了以一定的方法來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塑造。因此,探究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作用便具有了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一、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必須全面的發(fā)揮學生的核心作用,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對于處于發(fā)育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因為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迥然不同,一些心理基礎較差的學生非常懼怕做出的工作難看,經(jīng)常不敢參加練習。面對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的設計專門性的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內心的參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將緊張膽怯的情緒轉變?yōu)樽晕页砷L鍛煉的主動行為。首先,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fā),讓學生清楚自身的優(yōu)點。同時,體育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當中,按照學生自身的個性,興趣喜好以及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的將自身的優(yōu)點和特長發(fā)揮出來。另外,要科學評價,提升學生認知自我的能力。從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以及相關方面的評價。
二、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
在當前生活環(huán)境下,初中生個人的能力非常弱,對于環(huán)境應變能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所以,體育教師必須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條件等前提之下,在教學活動中科學的安排一定的困難和障礙,讓學生在挫折當中接受教育,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以及心理素質進行磨練,培養(yǎng)出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從具體的項目本身來看,譬如在進行100米跑的常規(guī)練習過程中,安排大部分學生經(jīng)過努力都可以完成的時間限制,必須要求學生排除來自主觀方面困難以及客觀方面的困難,一定要完成相關的任務。在活動進行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適當?shù)貙W生進行批評,調動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斗志,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另外還需要進行特別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千萬不要急于求成,必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準則,慢慢加大任務的難度,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充分的參考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剛開始的時候就設立較高的目標和標準,這樣反而會削弱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三、使用體育競賽法,培養(yǎng)出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fā)展,社會競爭壓力也日趨白熱化,體育因為其自身具有非常顯著的競技性,所以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非常直接和關鍵的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以及練習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進取精神。譬如在進行跳遠的比賽中,不但要看誰跳的更遠,同時還要看誰的助跑以及起跳銜接的更為科學恰當,誰的動作做得更加規(guī)范等等一些相關的內容。通過以上的一些細節(ji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競爭中掌握動作要領,完成學習任務。另外體育課屬于集體性活動,學會團隊合作以及互幫互助,這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所以體育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團隊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在集體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體會到來自集體的溫暖,進而在其他同伴的協(xié)助下,盡快的走出不良心理的陰影區(qū),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堅韌的心理素質。
四、營造比賽的氛圍,磨練學生意志
大多數(shù)初中生在平時心理不緊張的時候,心態(tài)非常良好。然而經(jīng)常會在關鍵的時候出現(xiàn)意外,頂不住壓力。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要營造出一種比賽氛圍,讓學生感覺真正就像在比賽的賽場中,以此來磨練學生意志,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譬如,在一場排球比賽中,在比賽的最后一分鐘的關鍵時刻,雙方比分都在相互緊咬,在相差一分的時候,這對于雙方運動員心理素質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考驗,雙方都想取得比賽的勝利,但是究竟誰可以頂住比賽的壓力,取得最后的勝利,那么整個過程都是對運動員心理素質最大的考驗,也是最好心理素質的鍛煉。很多著名的運動員就是具備了較強的心理素質,往往在比賽的關鍵時刻,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最終一舉奪魁。
五、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的年齡一般都不大(通常在13—16歲之間),所經(jīng)歷的社會實踐較少,還處于從不成熟向成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多為學校和家庭,交際環(huán)境狹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如果這個階段不對其自我保護意識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會隨之減弱。
初中體育提倡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而自我保護意識就是社會適應力的一種表現(xiàn)。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能讓學生在鍛煉中不斷的了解危險、防止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教師也正要利用這一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如快速跑中,如何不易滑倒、單杠鍛煉中如何不易摔下來、打籃球如何不易讓手受傷等等;通過這些細節(jié)注意,引導學生向生活過渡,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從細小的地方去提高警惕性,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健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作為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增強鍛煉的時候增強其心理品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鄧騰,郭春際.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作用[J].科教探索.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