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靚
【摘要】對于裂變創業活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裂變創業的績效方面和裂變創業行為動機方面。關于裂變新創企業選址方面的研究沒能形成完整理論體系,過于零散缺乏系統理論研究,存在很大的理論空白。在裂變創業的過程中,影響選址決策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如何?是怎樣相互作用?與傳統創業選址有哪些獨特性?有待對上述問題給出解答。
【關鍵詞】裂變創業 創業選址
創業活動的不斷涌現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創業領域,裂變型創業是一種特殊的新企業創建方式(Agarwal等,2004),也是識別和開發創業機會、跨組織轉移創業資源的一種有效途徑,還是創業者離開母體企業創建新事業的成長起點。在知識經濟時代,裂變型創業幾乎成為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其發生的頻率、數量和影響都呈現出遞增態勢,由于裂變創業活動對技術轉移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突出貢獻,使之成為研究熱點。從國內外文獻數量的增長速度來看,裂變現象的研究已成為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各學科的熱點課題。
創業選址是裂變型新創企業發展初期的創業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邁克爾·波特關于“地點的競爭力”的論述更是直接將企業競爭力與地點聯系在一起(葉廣宇、劉美珍,2011)。企業的選址正確與否將決定企業的經營業績好壞,是關系到企業發展前途的大事。企業選址是制訂經營戰略及目標的重要依據,同時是對市場定位的選擇。地址選擇是一項長期性投資,不論是租賃的,還是購買的,一旦被確定下來,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具有長期性、固定性特點。因此對于新創企業來說,企業位置的選擇將顯著影響實際運營的效益、成本以及日后企業規模的擴充與發展。
企業選址也稱設施選址,是指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決定設施的地理位置,使之與企業的整體經營運作系統有機結合,以便有效、經濟的達到企業的經營目的。1909年,Weber研究了在平面上確定一個倉庫的位置使得倉庫與多個顧客之間的總距離最小的問題(稱為Weber問題),正式開始了選址理論的研究。根據設施允許安置的空間,可分為連續選址、網絡選址和離散選址。
影響企業選址的因素很多,從杜能(Thtinen)和韋伯(Weber)的古典區位理論開始,各種經濟與非經濟因素都逐步被納入到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地理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和經濟因素等。20世紀30年代,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與經濟學的價值觀點結合起來,利用抽象演繹的方法創立了以城市聚落為中心,以市場原則、交通原則和行政原則等中心地區原則進行市場區域網絡分析。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艾薩德(W.Isard,1990)在新古典微觀區位論的基礎上,利用宏觀均衡方法將局部靜態均衡的微觀區位論動態化、綜合化。20世紀90年代至今,最有代表性的是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提出了中心一外圍模型,成功地揭示了經濟地理聚集和區域產業集中化的內在機制。
在經驗研究方面,現有文獻主要關注運輸成本、市場需求和集聚經濟對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Figueiredo和Guimares(2002 )考察了運輸成本對葡萄牙企業選址的影響。更多的文獻是將運輸成本和市場需求相結合,構造可達性或者市場潛力指標(Harris,1954),考察它們對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Holl(2004)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構建了西班牙城市可達性指標以考察其對不同行業企業選址的影響。
早在1934年,裂變創業現象就被描述為“創造性破壞”(Schumpeter,1934)。硅谷創業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裂變創業,即在位企業的員工離職并在相同或相關產業創建新企業(Buenstorf et al.,2016)。在創業領域,裂變型創業是一種特殊的新企業創建方式(Agarwal等,2004),也是識別和開發創業機會、跨組織轉移創業資源的一種有效途徑,還是創業者離開母體企業創建新事業的成長起點。裂變型創業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是創業者具有在相同或相似企業的從業經歷,是從同類或同種公司離職裂解出來的;二是創建的新企業與母體企業看起來可能不很相似,但兩者一定會存在某種潛在的深層聯系;三是裂變過程不僅伴隨人力資源的分離,同時還附有相關資源的轉移(李志剛、于富紅,2009)。企業家進行裂變創業從母體組織主要獲取三種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資源、顧客資源(汪良軍,2007)。從現實中觀察到,員工創業情況在技術導向和客戶導向的企業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員工在母體企業學到的技術、市場、流程和管理經驗等知識(Buenstorf,2009),以及機會發掘、意見分歧、高管變更、企業并購等觸發事件(Klepper and Thompson,2009),都可能會導致裂變創業發生。在原企業工作的核心員工,工作中逐步掌握了企業具體運作的各種隱含性知識,同時具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他們往往會離開原企業進行創業,并且創業形成新企業的選址又往往是在當地,因此,這種員工創業行為生成或促進了區域的產業集聚。企業選址定位的本質是成本最小化的選擇。影響企業選址的成本因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與區域的地理條件相關的自然活動;其二是與外部性相關的知識成本。這兩項成本越小,則企業的定位越傾向于集群。(陳柳、劉志彪,2008)
文獻梳理發現,既有研究在裂變創業、企業選址等領域已經取得了眾多頗具價值的理論成果,這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豐梅,華國偉,鄧猛,黎建強.選址問題研究的若干進展[J].運籌與管理,2005(06):1-7.
[2]徐陽,蘇兵.區位理論的發展沿襲與應用[J].商業時代,2012(33):138-139.
[3]陳柳,劉志彪.人力資本型員工的創業行為與產業集聚生成機制[J].產業經濟評論,2008.7(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