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飛
【摘要】土建工程是房屋建筑項目的主要部分,建筑行業對土建工程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而混凝土施工部分又是土建工程中的重點,對于建筑工程來講,它的結構穩定性以及安全都是靠著混凝土來擔負的,所以其質量在項目的建設時期就變得非常的關鍵。
【關鍵詞】房屋建筑 土建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術
1 土建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1 混凝土配合比
依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做好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記錄、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是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混凝土強度的大小取決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須保證科學、合理、正確。依據相關規定,混凝土需要根據實際采用的原材料設計配合比,并依據普通混凝土性能實驗方式或其他相關標準進行實驗、配比,以滿足工程耐久性、強度等要求。配合比的設計應經濟、合理、科學,不得依靠經驗進行配合比。而往往實際施工中,有些現場作業人員投機取巧,不經過官方機構試配,常常依靠經驗試配,或提交試配材料與實際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同,因而埋下隱患,危及工程質量。
1.2 混凝土的拌制
在實際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員往往沒有對混凝土拌制的材料進行重量核算與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進行控制,每種材料都需過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現加水過多的現象。加水過量,將導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內將殘留多余的水分,從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經過蒸發后,混凝土內將殘留許多氣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強度大幅降低。對于混凝土的攪拌,也需要科學、合理的控制時間,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人攪拌機攪拌開始,直到攪拌結束。而在實際施工中,其攪拌時間往往不足,從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勻、易和性不夠、顏色不勻等。
1.3 混凝土的養護
在工程施工中,作業人員往往會忽略對混凝土的養護澆水。而在混凝土后期水化反應時,需要大量的水,在這個期間并未得到工作人員的重視,致使混凝土的強度大大降低,而澆水養護的頻率也至關緊要,混凝土的水化過程需要連續性,因此為保證混凝土的濕潤狀態,澆水的頻率與水量必需科學性、合理性。
1.4 混凝土澆筑中溫度測量存在的問題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溫測技術是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的重要技術要求之一,然而混凝土在進行溫度測量的過程中必須對其各層溫度進行測量,然后根據其溫度的特性進行分析。施工中使用的溫度傳輸器通常是電阻型溫度計,在溫度測量時必須注意測溫點和測溫線分步施工,首先要選定位置,編訂記號并定位,然后開始溫度測量。但是,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位置的選定不夠合理,測出的溫度精確度較低,使混凝土的內部產生溫度應力,進而產生裂縫。
1.5 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配備材料時,有的施工人員抱著不負責心理,往往出現水泥重量不足、存放時間過長、存放環境差等現象。水泥的重量不足,將影響到混凝土的配合比與強度。水泥存放時,會與空氣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結合水化,因此存放時間不宜超過三個月,而水泥存放時應注意防水防潮。混凝土所用石子的選擇也很重要,石子表面過于光滑,其與水泥粘合度不夠,從而降低混凝土強度。石子表面空洞過多,其需要吸取大量的水泥才能達到粘結效果。石子粒徑過大,對混凝土的澆筑有所影響。而混凝土所需的砂子的含土量過多的話,也將導致混凝土的強度降低。
2 加強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措施
2.1 混凝土的配料與攪拌
混凝土一般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劑,以及各種礦物摻合料組成。將各種材料組分按已經確定的配合比進行拌制生產,首先要進行配料,一般情況下配料與拌制是混凝土生產的連續過程,但也有在某地將各種干料配好后運送到另一個地點加水拌制、澆筑的做法。在實際應用中,選取何種方法進行配料通常是根據工程實際確定。
2.2 加強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原材料的質量及其波動,對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藝有很大影響,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質量檢驗,全部符合技術性能指標后方可應用。在原材料的質量控制中,除經常性檢測外,還需質量控制,人員隨時掌握進場材料變化與使用動態,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與措施,如砂石含泥量的超標、含水率的變化,相同標號之間水泥活性的明顯差異等,需及時反饋給相關生產管理部門,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特殊情況需對原材料進行封存、退場或降級使用,以確保使用水泥、砂石各性能指標均符合規范要求。
2.3 混凝土在澆筑前的運輸
混凝土拌和物從攪拌機中出料至澆筑人模這一段運送距離即為混凝土的短暫運輸時間,對這一階段要求較為嚴格,需保持混凝土的均質性和灌筑量,避免產生泌水、分離、流動性減少、砂漿流失等現象,應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轉運次數從攪拌地點運至澆筑地點,在初凝前澆筑完畢。對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許遺留施工縫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結構物,必須保證其澆筑工作中混凝土運輸的連續進行。
2.4 混凝土澆灌
在澆灌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澆筑與混凝土相同配合比水泥砂漿。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灌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灌完。混凝土運輸、澆灌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分層下料、分層振搗,每層厚度嚴格控制在規定數值內。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上層混凝土振搗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并要求振搗棒插人下層混凝土足夠深度,同時振搗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勻的梅花形布點,并使振搗棒在振搗過程中上下略有抽動,使氣泡充分消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并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
3 結語
混凝土施工技術與土建工程的質量存在密切的聯系,完善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土建工程的質量性能,規范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而排除土建工程施工中潛在的質量問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明確技術中的關鍵點,以此來滿足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需求,做好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控制工作,保障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優質性。
參考文獻:
[1]蘇士強.試論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4(06):53.
[2]呂新東.淺談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2(16):244.
[3]孟凡友.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4(09):30.
[4]蔣志南.關于土建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商品混凝土,2013(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