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標翔
摘要:新課編指出,小學科學教學要以探究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學習模式,為小學科學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小學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文將從不同的方面淺談小學科學教學,針對小學科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在學校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并逐漸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并將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課時量也有所增加。各級政府也加大投入,為各校建立儀器室、實驗室,配備相應的實驗器材,并加大科學教師的配置和培訓,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一、針對小學學生具體特點采取不同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目前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調查看,科學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而言存在一定差異,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對于科學教師來說,他們需要根據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劃分,并針對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教學。一方面,根據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學學習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在課堂上建立小組,科學分層施教。具體來說,對于科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態度較為勤奮;成績稍差的,就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具體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建立小組,第一類學生,學習基礎好,主動性強,接受能力好,學習熱情尤其科學學習熱情較高;第二類學生是學習基礎較好,但是接受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較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第三類學生則是學習基礎較差,主動性和熱情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和家長時刻監督。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這三類學生按照一定比例平均分到若干個組中,在各個組中形成互幫互助小組。此時教師通過有機引導,要求學生在做好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進行主動積極的討論,并有意識地將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劃為一類,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與發展。盡管分層次教學在我國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其產生的效果在各個學校中均取得了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深切領會分層教學帶給自己的好處,并且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逐漸得到新的益處。可見,分層教學對現在的學生而言,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好科學的自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一項研究表明,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的相關達到顯著水平。興趣讓學生力求認識新事物,積極參與某種活動。它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有了興趣的學生才會有好奇和求知心理傾向,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發展,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把科學課上成愉快的、互動的課,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對學習成績好的給予適當表彰與獎勵,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促使他們樹立學好科學的自信心。對成績較差的更要鼓勵,以讓這部分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興趣。要有意識地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利用計算機這個教育資源,運用游戲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習科學的主動性
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自主探索,通過合作交流等教學形式掌握和理解基本科學知識,培養技能,學習探究方法,獲得科學知識。還可以采用游戲方式,讓學生正確判斷科學小實驗的設計是不是合理。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去發現、去揭示。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教學中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學生在理解課本上的知識以后,不妨設計一個游戲。利用計算機這個教育資源,采用游戲方式,讓學生正確判斷科學小實驗的各種結果的可能。目的在于把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既感受學習科學的意義所在,又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快樂的學習過程中包含許多科學知識。不僅如此,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游戲每一個環節。用親身體驗代替被動地聽教師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四、拓展創新
科學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的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此時引導學生結合研究的主題,運用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進行改進、發明、創造活動,關注與本課研究主題相關的社會問題等,有機地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進行密切融合。這樣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在內容上,一方面要注重與本課探究主題相聯系。通過本課主題的探究,學生對本主題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主題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拓展創新,有利于本課主題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無處不在,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在形式上要注重開放性。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展思維的廣度、深度,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允許學生海闊天空、奇思妙想,允許學生想法不合邏輯。
五、總結
總而言之,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科學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問題,讓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多加交流,減少教學的低效性,讓我們的教學設計更為合理有效,為科學教學作出自己的貢獻。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出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