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占峰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政治素養 教學素養 心理素養 情感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293-02
一、政治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實施素質教育應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之中。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本身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部分高中教師的責任感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傾斜,不利于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主要表現為:一些教師自身政治素養不過硬,政治責任意識不強;政治理論學習懈怠,甚至缺乏應有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價值的鑒別力,理想信念和組織觀念比較淡化,導致教學過程中德育效果弱化等。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增強對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終身從教的理想信念,敬業樂教,誨人不倦,為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如果教師自身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要培養學生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不可能的。
二、知識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得東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最重要的來講?!毙抡n程改革強化了學科間的聯系,加強了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淵博的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應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形成“大教學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p>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和大數據時代。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積極鉆研專業知識,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更要研究“怎樣教學,如何把知識更好地教給學生”,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善于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遵循啟發性、循序漸進及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頻率?!苯處熗ㄟ^教學語言,把豐富的科學知識、人文素養通過口頭語言傳遞給學生。語言表達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綜合地反映著教師的整體素質,它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教師講課,要求語言清楚、生動、富于感情和表述嚴謹等,注意停頓、語調、節奏等表達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語言準確、嚴密、規范、優美。
三、心理素養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要想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心理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創造出和諧與輕松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學習之中。如果教師情緒煩躁、憂郁,就會給學生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壓力,影響學生的學習與進步;如果教師帶著情緒去進行教學或者處理學生問題會直接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起學生的壓抑與逆反,進而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
教師的心理素養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成敗。比如,重慶市一名叫小雨(化名)的學生應于上午8時到學校補課,未按時到校,其班主任汪老師詢問她遲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當著某同學的面對她說:“你學習不好,長得也不漂亮,連坐臺都沒資格?!毙∮陱脑撔5闹袑W部教學樓八樓跳下,經搶救無效,于當天中午死亡。這位教師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缺乏最基本的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的教育準則。只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教師的整體素質,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教育行政部門應舉辦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成立心理咨詢室等,準確及時地把握教師的心理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學校領導要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關心教師的成長和進步,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增強教師的心理滿意度。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要與學習、工作、生活結合起來,并掌握一定的調節藝術,調試方法等,以保持積極、樂觀和向上的心態。
四、情感素養
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聲不哀,強怒而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知,真在內者,神動于外,而所以真貴也?!蹦纤估蚪虒W論專家鮑良克所說:“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情感環境決定著學生在教學中的注意力,有興趣、滿意、積極、精神振奮,還是冷漠、不滿足、散漫、壓抑。”情感是維系和協調師生活動的紐帶和橋梁,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靈魂,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表情、動作、暗示、眼神都傳遞著教師的情感,都會引起學生情感產生相應的變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會感染著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科學的把握道德教育的認同規律,選擇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熱愛學生,就可以使教學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它不會使教員感到煩惱,或使學生感到厭惡,它能使教員和學生都得到最大的快樂。”教師對教學工作傾注全心的情感能激起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能激勵教師千方百計地去教育好學生,以更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情感,就會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學生厭煩,學生就會緊閉情感交流的大門,導致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教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學生心靈上的傷害。
參考文獻:
[1]何安明.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素養[J].小學教學研究,2007(5):39-41.
[2]周華,江慶.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28(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