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冬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繁多,其中,讓教師們最容易忽略或無法合理調控的就是情感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情感因素影響了人們對事物的內心想法,反映了人們與事物間的客觀聯系,是人在社會中特有的需求,對于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情感教育手段,能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自發的興趣與情感,才能全心全意的將精力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來。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作為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與學習方式,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活動。這一點在課堂教學實踐也充分反映出來,良好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非常注重教學過程的問題解決環節,這一環節除了研究學生的學習、思考等認知規律外,還探索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情感因素。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的學習。通過交流,讓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產生對教師的信任。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要學會選擇適合的時間地點進行情感教學,這樣才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數學教學實施情感教育方法研究
(一)深掘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材中蘊含的情感線索,將情感和知識貫穿于整個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懂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生活中,這是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達到的基本目標。數學是一門具有自身情感特點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利用數學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了解數學美,在感受數學藝術的同時主動探求知識。例如幾何學中的中心對稱圖形,比如五角星、圓、正多邊形等等具備和諧形象的圖形,也能帶給學生美好的體驗。在三角形中有一個特殊點,這個點既是三角形中線的交點也是三條高的交點,同時也是角平分線的交點,這些奇妙的現象正體現了數學的美好。數學公式、法則、符號的應用貫穿于整個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清楚地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數學,讓數學不再是陌生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數學題讓學生練習體會,比如:某學生初中三年的學費是15000元錢,如果家中每年存1300元,那么多少年才能攢夠初中的學費?如果家中每個月純收入只有500元,那么工作多長時間才能滿足初中學費?通過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產生學習樂趣喜歡數學。
(二)教師要協調與學生的關系,及時掌握學生情感變化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變化尤為關鍵,教師要與學生常交流,疏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每個教師都應當知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缺失,教師必須一視同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可以忽略某個學生。就像教師常被比為燃燒的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用真誠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生,只要對學生做到言出必行,就能收到學生的真誠的歡迎與接納。
(三)理論結合實際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應本著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教師主要是通過了解學生的不同情況,安排不同的問題,使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并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看法,聽取學生的建議,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課堂要做到學生與教師的積極互動,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研究,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做好自身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除了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外,還能自覺主動探求課外的知識技能技巧。我們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讓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課堂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只有將情感教育與數學教學深深地聯系在一起,才能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感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與處事的情感,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初中教師要挖掘數學知識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功能,新課標中將情感教育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具感情色彩,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