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摘要】由于微課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課程掙脫了老舊的學習模式,完成了革新,更加強調學者的主體地位。然而全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須參加全國統考,成績合格者才能獲取幼兒教師資格證。學生對于考證的輔導需求不言而喻,因此,結合就業需求,在微課精品課程設計中,引導教師結合考證內容對學生加以輔導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學前教育 考證 語言教育 微課
一、微課的特點以及應用價值
1.微課的特點
學前教育的主要對象為零至六歲的小朋友,教學以啟蒙為主,由于年齡小,所以要求教育者必須具備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如今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主要以培育下面幾類人才為目標,其一,幼兒園專業教師,其二,幼兒教育管理人員,其三,幼兒教育科研者,其四,其他幼兒教育工作人員。在師范型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廣泛性,綜合性,藝術性,實踐性與啟蒙教育性,此專業所開設的課程是獨立的,但課與課之間也具有密切的聯系。此專業開設課程主要考慮了以下幾方面:第一,為了讓幼師的知識面廣,了解一些大眾的,如物理,生物等知識;第二,讓幼師學習教育學的基本知識;第三,鍛煉幼師的幼兒引導技能,如引導他們觀察事物,教他們聲樂與繪畫技能等。因為學前教育比較特別,所以與學習教育有關的微課也是比較特殊的。
2.微課的應用價值
第一,微課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課程氣氛較為沉悶,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微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者在課堂上沒有理解的問題可以在課后通過微課繼續研究,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效率。第二,學前教育微課主要強調實踐共同體的建立,提升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習者既可以是微課制作者,也可以是觀看微課的觀眾。學前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學習者的理論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學習者可以通過主動建構知識解決疑惑的問題。
二、如何在微課中引入考證資源
1.設計“以知識點為核心”的微課框架
打破“以課程為核心”的微課設計框架是學前教育專業微課建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就高職高專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而言,目前的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都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無效率地重復學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以“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微課建設為例,“語言活動”這門課程所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有“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規律”,而這一內容在“學前兒童心理學”這門必修課程中已經有過完整的呈現。在微課建設中如果單純強調“以課程為核心”的框架,將會導致各課程在設計時出現一些重復性內容,既浪費人力、財力,又不能促使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果能夠站在整個專業的角度,以知識點為核心去設計微課框架,那么就可以有效避開“無效率地重復學習”這個問題,節省人力、財力,進而把微課做得更精致。
2.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設計理念
首先,根據學生對于微課用于考證的需求,教師可以設計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幼兒園教師類微課視頻,也可以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增加考證內容的解析,設計出滿足學生需求的微課課程,比如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微課設計中增加考證方面的內容。其次,教師可以邀請通過考證的學生來參與設計微課,結合自身的經歷,他們能夠提出更準確的建議幫助不斷優化微課課程。最后,教師在微課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資源的共享和學生的互動問題。單向的學習過程只能滿足學生短暫的需求,一旦學生開始思考、有了疑惑,微課的單向學習就必須朝交互式學習轉變。這種交互式學習不僅需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要增進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這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技術,所以教師在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與時俱進,把握新型課程模式的開發技術。
3.開發“以就業為導向”的微課程
在開發微課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開發“以就業為導向”的微課程。第一,確定課程核心內容。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學生需要把握的課程核心概念是微課建設的主體。授課者要根據學科特點選取一些相對獨立、完整,并且實用性強、能促使學習者學習、思考的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第二,完善“以實踐為輔助”的微課。微課程設計時就要考慮到學生實踐操作的問題。在各主題中不僅要呈現重要的知識點,還要結合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園活動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第三,徹底去除過于功利化的意識。根據調查,部分學生反映“輔導班的培訓比平時上課要難得多”“輔導班教的跟平時上課完全不是一回事”,說明學生普遍認為平時的學校學習和考證是完全分割的,這就與我們原有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相違背,說明學生并沒有在學校學習到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各種能力。這不得不引發我們對于微課這種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考,我們必須把微課建設貫穿于課堂學習和考證中,實現以微課幫助學生學習和考證的完美結合。
結束語:綜上所述,信息時代加速了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課這一新型的學習方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微課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微課與數字技術的完美結合,讓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活動更加靈活、生動、有效。教師應當注重整合資源,更好發揮微課的促進功能,讓微課動起來,成為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好助手。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2]EDUCAUSE.7thingsyoushouIdknowaboutMicrolectures[EB/OL].
[3]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98-101.
[4]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5]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
[6]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7]陳巧芬.認知負荷理論及其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07(9):17-19.
[8]劉小晶,張劍平.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