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歐美貿易協議達成一周就見效了?”德國《商報》8月2日稱,歐盟委員會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在7月30日前的五周中,歐盟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量達到近36萬噸,是去年同期的約3.8倍。美國大豆占歐盟大豆總進口量的比率也從9%猛升至37%。
報道稱,除大豆外,7月歐盟由美國進口的豆粕量也增至18.5萬噸,是去年同期的33倍,美國產品占歐盟豆粕總進口量13%。由于歐盟各國不能生產足夠的大豆,目前每年需進口3000萬噸大豆產品以滿足歐盟飼養業的需求。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歐盟可以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這對歐洲和美國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歐盟農業專員霍根稱,“歐盟和美國是長期的合作伙伴,還有進一步加強貿易關系的空間。我們愿意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這已經發生了。”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容克就美歐貿易爭端達成一致,美歐將致力于達成雙邊貿易零關稅。雖然美歐即將開始的貿易談判不包括農業,但歐盟此前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同意增加美國大豆進口。
德國媒體認為,歐盟進口美國大豆飆升的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德國“財經網”指出,由于特朗普發起貿易戰,作為美國大豆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中國展開報復,對美國大豆征收高關稅并轉向巴西等國購買大豆。這導致巴西大豆價格上漲,讓本來的大主顧歐盟開始尋找其他進口渠道。而美國大豆產品的價格目前是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
環球時報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