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付松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帶領村民實現脫貧夢、小康夢、別墅夢。”陳大興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壩村將抓住這個機遇,再上層樓。
“大興同志,你今天給我們上了一課!”5月9日,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項目觀摩會上,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產業發展獲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的充分肯定。
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給觀摩團上了什么課?22年不斷探索實踐,大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帶領村民種牧草、養螞蚱、種刺梨、釀果酒、做規劃、搞旅游……讓支部凝聚力量,讓產業推動發展,讓村民住上別墅,讓鄉村煥發光彩。
一個省級二類貧困村如何實現向小康村的美麗轉變?陳大興給出的答案只有一個字:干!
成績是干出來的。2017年,大壩村人均年收入達12000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50萬元,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59%,成為全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示范和樣板。
榮譽是干出來的。近年來,大壩村先后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貴州省新農村‘整鄉推進’示范村”、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陳大興先后獲“全省優秀黨組織書記”“全國勞動模范”“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
大壩村位于西秀區東南約30公里處,四面環山,土地貧瘠,過去交通不便,常年缺水。
“危房冷風穿,破墻爛瓦一爛攤”曾是大壩村的真實寫照。
1996年,大壩村老支書陳萬德身患重病,臨終前向組織推薦了28歲的陳大興,并囑托他接過重任,帶領村民繼續前行。
陳大興那時候是甘堡林場的護林員,處事公道正派,工作有干勁、有膽識、有辦法,深得村民信任。
“我當時不想接這個擔子,因為家里貧窮,無暇顧及其他。”陳大興說,當他看到老支書期待的眼神,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了。
“要干就要干好!”陳大興把帶領群眾脫貧的籌碼押在了產業發展上,但他選擇的這條道路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從1997年上任開始,陳大興和村支“兩委”就積極發動村民,先后嘗試種植烤煙、黃柏、竹蓀、薏仁米、花生等中藥材和經濟作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創業的艱辛,讓40歲不到的陳大興白發滿頭,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但他沒有因此退縮,而是越挫越勇。
2007年,朋友邀約陳大興到甘堡林場采摘刺梨,這種無籽刺梨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
“別人栽花你栽刺。”聽說陳大興要帶領大家種無籽刺梨,村民都說他是“瘋子”。
3年后,陳大興的刺梨獲得豐收,畝產1000公斤。
水果商販主動上門,想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全部收購。如果成交,陳大興將有100多萬元的收入。
“我的刺梨不賣!”雖然還背著一身債但陳大興要留著刺梨開“品嘗會”,打“活廣告”,說服鄉親們發展刺梨產業。
一場別開生面的品嘗會在大壩村隆重舉行,參加的有市區領導、水果商販、部分村民。金刺梨的名氣一炮打響,村民們理解了陳大興的良苦用心。
2012年,大壩村成立了延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踴躍加入。短短幾年時間,全村金刺梨種植面積達2300畝。

陳大興(左二)在教村民管理果園。(受訪者供圖)
產業走上規模化道路,銷售問題也隨之而來。2015年,金刺梨鮮果價格下滑,出現大量滯銷。
經過多次市場調研和實地考察,陳大興提出了解決方案——籌建果酒廠,搞金刺梨深加工。
不會技術找外援,沒有資金找政府。通過與貴州生物科學院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通過尋求西秀區政府資金支持,年產5000噸果酒的貴州大興延年果酒有限責任公司順利投產。
“有了酒廠,金刺梨的產業鏈延長了,大壩人的致富夢實現了。”陳大興說。
按照“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大壩村還種植脆紅李1200畝、雷竹300畝、牧草500畝,發展肥牛300頭、林下養雞10000羽、螞蚱大棚600個,打造蓮藕種植套養大閘蟹200畝觀賞荷塘,形成山上、地下、水中有機結合,種植養殖立體循環的產業體系。
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小山,一片片翠色欲滴的果林,一排排紅瓦白墻的別墅,一條條寬闊平坦道路……
走進大壩村,就是走進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
“我們這一代人,過去只是聽說過別墅,至于是什么樣子,見都沒見過。”今年66歲的村民許忠賢,談起過去的生活和住進別墅的感覺,滔滔不絕。
許忠賢一家6口人,住在340平方米的別墅里,家具、家電基本齊備,孫子、孫女學業有成,生活寬裕,其樂融融……
大壩村的“別墅計劃”,源于華西村的深刻影響。2012年,陳大興參加省委組織部組織的優秀基層干部到華西村學習,看到華西村“家家住別墅、戶戶開小車”的生活景象后,久久思索,夜不能寐。
“華西村能干成的事,大壩村也能干!”回來后,陳大興就立即與村干部商議,確定目標:計劃用5年時間,拆掉全村158戶老舊住房,集中規劃建設新村。
對于陳大興的想法,有人質疑,有人支持。質疑者認為他是異想天開,支持者認為他真的是為民造福。
均價30多萬元一棟的別墅,對于一個省級二類貧困村來說意味著什么?陳大興心里比誰都清楚。
“別墅計劃”的底氣從何而來?來自金刺梨產業的特色和優勢,來自“領頭羊”的責任與擔當。
陳大興給村民算賬:平均一家種植14畝刺梨,投產后每家每年至少可收入14萬元以上。
“新村建起后,依托刺梨園,大壩鄉村旅游必然興起,搞旅游的收入不比賣刺梨少。”陳大興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個年收入有望達到20萬元的家庭,怎么不能住30萬元的別墅?”
村民張美紅說:“雖然大家都不敢有這個自信,但都相信他是對的,大伙決定跟著他干。”黨員干部帶頭報名,部分村民隨之跟上。
沒有啟動資金,陳大興不僅拿出家里的積蓄,還用金刺梨基地擔保貸款500萬元。
沒有現成的施工圖紙,陳大興跑到黃果樹建筑規劃設計院,不惜花3萬元換回一張別墅設計圖。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壩村的“別墅計劃”有序實施,目前已建起130余棟風格統一的別墅,新一輪建設還在進行之中。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帶領村民實現脫貧夢、小康夢、別墅夢。”陳大興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壩村將抓住這個機遇,再上層樓。
“我們的工資都是每月保底2400元,有的負責種植高粱、養殖螞蚱,有的負責日常管理、市場銷售。”在大壩村螞蚱養殖基地,數百個大棚一字排開,歐啟梅和她的同事們分工明晰,各理其事。
“我們是根據管理樹苗的多少拿工資,一棵樹苗一個月有一塊錢的管理費。金刺梨成熟季節,到基地摘果5角錢一斤。”在離螞蚱基地不到一公里的金刺梨基地,四五個老人正在對自己承包的金刺梨進行田間管理。
“我是合作社駕駛員,妻子在延年果酒廠做飯,兩個人一個月收入有6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盧貴長說。
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近兩年來,在陳大興的帶領下,大壩村依托酒廠和合作社,帶動374戶1564人實現就業,并逐步探索建立了“入一份股、打一份工、創一份業、建一畝園、定兩個機制”的“11112”增收模式,建立了群眾穩定的增收渠道。
“入一份股”:將村民土地進行確權,按照500元/畝的費用標準流轉給延年果合作社,發展金刺梨種植。
“打一份工”:根據合作社需要,優先安排貧困戶在延年果合作社和延年果酒廠上班,每月工資2400元。

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一角。(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賈智 / 攝)
“創一份業”:鼓勵村民自主創業,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小型超市等,累計年創收100余萬元。
“建一畝園”:村民通過種植金刺梨、脆紅李、甜高粱等精品水果和經濟作物,每畝收入達2500元。
“定兩個機制”:合作社建立了“235”非貧困戶分紅機制(20%作為村集體發展基金,30%作為管理費用和勞務開支,50%按照入股情況分配給非貧困戶)和“136”貧困戶分紅機制(10%作為村集體發展基金,30%作為管理費用和勞務開支,60%按照入股情況分配給貧困戶)。目前,合作社累計分紅1000多萬元,產業利益聯結全覆蓋,55戶貧困戶實現了快速穩定脫貧。
如今的大壩村,正逐漸展現出“家家住別墅,戶戶有產業,人人有班上”的生動發展局面。
“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全村人富才算好干部。”陳大興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已成為大壩村廣為流傳的名言。
“這里環境優美,氣候涼爽,非常適合休閑度假。”在大壩村“郭記農家樂”,記者見到來自重慶市南岸區的退休干部謝小康和他的朋友們。
“我已經是連續3年來大壩了,每年來最少也要住上兩三個月。”謝小康說,再過幾天,他還有10多個朋友也要過來。
謝小康選擇大壩度假的理由很簡單:清潔、清靜、清新、清幽。
早上起來散步,曲徑通幽;中午客棧休息,清風拂面;晚上歡聚閑聊,氣氛融洽。
在大壩村,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樂趣,游客可以看花,可以采果,可以品酒,可以垂釣……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產業業態,吸引青島榕昕集團投資1.5億元建成占地面積3000畝,集奶牛養殖、奶制品加工、親子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牧場,帶動了其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2017年,大壩村接待游客突破5萬人次,逐步形成集體驗、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鏈。
鄉村旅游的悄然興起,得益于村容村貌的極大改善。大壩村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宜居宜游指數大幅提升。
——搶抓全省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小康行動計劃機遇,整合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大力建設以路水電氣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體系。
——實施“七個一”工程,建成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衛生室、圖書室等一批公共場所,給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務。
——建成生態污水處理站1座、垃圾轉運站1個,鋪設污水處理管網2000米,建立起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的長效機制。
——投資80余萬元建成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凈化后的水質達到國家Ⅲ級標準,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實施村莊綠化提升行動,在房前屋后建設“微田園”,綠化道路1.5萬平方米。
此外,大壩村還以創建“全國文明村”為契機,通過建設文化陣地、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培育鄉賢文化、加強鄉村道德建設,讓文明行為蔚然成風。
2017年,大壩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
“我們還要建溫泉村、打造觀光農業、升級鄉村旅游……”說起大壩村的未來,陳大興異常興奮,信心十足。
2017年,75歲的黃禮祥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一時引起村民熱議。
有人勸他說:“都這把年紀了,何苦折騰。”
但黃禮祥決心已定。
“是黨組織的作用吸引了我,是陳支書的實干影響了我。”黃禮祥說,這幾年大壩村能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都是村“兩委”帶頭苦干實干的結果。
“要干才能創造奇跡,要干才有幸福生活,等靠要都是不對的思想。千言萬語,就是要跟著黨走,才能打脫貧勝仗。”黃禮祥說。
2012年以來,大壩村黨支部按照省委“四個聚焦”“四個扶出”的要求,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支部帶動、增強凝聚力,黨群互動、擴大向心力,產村聯動、激活生產力,村企推動、提升競爭力”的黨建扶貧“四力”模式。
以黨支部為核心,大壩村建立了以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為依托,以企業、群團組織參與為補充,群眾自治為基礎的“一核多元、三治融合”村級治理模式。
建強組織,凝聚合力。大力加強村黨支部建設,堅持每周開例會與“三會一課”相融合,深入開展黨員議事決策、入戶走訪、重溫入黨誓詞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增強支部的凝聚力。
村企聯席,互幫互助。建立“村企聯席”制度,加強與村內企業、合作社、施工隊等負責人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困難。如榕昕奶牛場飼料不足問題,通過村企聯席的方式,鼓勵村民種植牧草得以解決。
村民自治,公開議事。每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討論需要集中研究的問題。特別是對房屋建設、土地流轉、村莊整治、產業發展等重大事項,采取集體投票的方式共同決定,得到全體村民大力支持。
每天,穿著紅馬褂的脫貧攻堅工作隊志愿者們,行走在大壩村的青山綠水間,成了一道亮麗風景。
每天,黨員干部給國內外、省內外的交流考察團講解大壩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成了一種工作常態。
著眼長遠,產業融合作鋪墊;干字當頭,齊頭并進奔小康。如今的大壩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闊步走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
短評:
為了采訪陳大興,記者三天兩進大壩村。
作為大壩村的“當家人”,陳大興很有發展思路,很有創新舉措,很有改革魄力,很有群眾口碑。
在陳大興的帶領下,靠著一個“干”字,大壩村村民越來越富,村容越來越美,產業越來越旺。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指出:“大壩村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把黨支部配強了,把支部書記選好了,帶領大家苦干實干,就能干出很大的成績。”
作為大壩村的“領頭雁”,陳大興的業績體現在產業發展上,體現在環境改善上,體現在群眾獲得上,體現在數字變化上:人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1982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00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從2012年的不足10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350多萬元。
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強調,脫貧攻堅越是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關鍵時刻,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對貴州來說,脫貧攻堅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扛起的重大政治責任,是對各級干部“四個意識”強不強、宗旨觀念牢不牢、工作作風實不實、能力水平高不高的嚴峻考驗。
發起總攻,奪取全勝,需要不斷強化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需要更多陳大興式的“領頭羊”和“實干家”。
思路決定出路,視野決定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來年的春天,大壩村還有更美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