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德國的職業培訓,尤其是雙元制職業培訓,被認為是德國經濟在歐洲一枝獨秀的源泉。它甚至“出口”到中國、美國的等幾十個國家。然而近年來,德國國內職業培訓卻鬧起“學徒荒”,半途而廢的學徒甚至高達1/4。教育和企業界警告“德國制造”的基石正在坍塌。但這對外國留學生卻是一個機會。
所謂雙元制培訓,就是學員三到四年學習實踐中,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另一半則在企業實習。學員不用付學費,還有幾百歐元月工資及福利。雙元制職業培訓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發展,當時約有600多種培訓職業,超過50萬家企業參與培訓。但到去年,德國只有327種培訓職業,參與企業也下降到42.6萬家。德國職業培訓報告顯示,去年德國半途輟學的學徒工達25.8%。
專家們普遍認為,德國學生對職業培訓失去興趣的“罪魁禍首”是,更多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德國《焦點》周刊認為,一直以來,德國中學生進入大學的比例不到1/3,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不過,在全球化背景下,德國正出現“大學潮”。德國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德國2017年有超過51.5萬名新生入學,比2005年時增加了40%。相比之下,2017年以雙元制培訓為主的職業培訓的年輕人只有49萬。自2013年起,進入大學學習的年輕人數量一直都高于參加職業培訓體系的人數。
“大學學習給我更多的希望。”目前在漢堡大學學習經濟專業的盧卡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從學徒工轉入大學,是因為現在有能力的人都上大學。一個醫生的收入是一個護理技工的5到10倍。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也顯示,擁有大學學歷的人群一生平均收入要高于參與職業培訓體系人員的收入。
“我們當然需要工程師和數學家,但不只是他們,我們還需要技術非常精良的技工。”德國金屬行業工會與雇主聯合會主席杜爾格爾警告。德國年輕人目前失業率為6%左右,而歐盟平均為17%左右,這是職業教育的功勞。德國目前有110萬個技工職位空缺。隨著“嬰兒潮”出生的工人紛紛退休,德國的技工荒還將加劇。
不過這種困境也給了留學生機會。自2013年以來,德國工商工會打造職業教育全球網絡項目,在中國等11個國家與當地公司共同試點職業培訓項目。他們現在提供45種不同職業,其中機電一體化裝配、工具機械和工業機械最受歡迎。職業教育研究學者維藤斯丹表示,現在的職業教育荒或幫助外國學生更容易進入德國學習。目前,要進入德國學習必須是兩國合作項目。未來,德國會逐漸向自費留學的學生開放職業培訓。▲
環球時報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