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步,從學生脫離幼兒園開始,他們就進入到學習語文的行列當中。雖然說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時間飛逝,六年的時光很快就會過去,在這個專心學習的階段當中,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快想好辦法,讓學生在此期間好好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靜思默想;教學方案效率
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但是由于各種外界因素,我們沒有辦法達到很好的高效性,小學生一般都是比較好動,他們在學校里面依舊是停不下來的,所以在他們骨子里面缺少的是靜。靜思默想是現在語文教學的重點,當然讓學生自己靜下來是不可能辦到的,所以教師的作用就很顯著了,深深地挖掘下去就能夠體會到當中的魅力,從小學抓起,我們盡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技巧。
一、“靜思”的目的
語文是我們國家特有的文化,就像是英語一般,但是我們其中的文化就比較豐富了,但是也不是說顯現在表面上的,探索、挖掘、體會依舊是學習語文的關鍵詞,學生們比較了解語文的構造是怎樣的,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師們就在給學生介紹學習語文的目的和語文好處。“靜”是學生們缺少的,我們教師的目標就是學生缺少什么就把什么補齊,不只是課堂上面的靜,還需要的是學生從心里面的靜,不過第一步還是需要從課堂上做起,基本的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該說話回答問題時就回答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學習有好處的表現,還是對教師尊重的表現。“思”又是另外一個方面的東西,我們在課堂上只是做了第一步,那么接下來的就是該思考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當中的作用很大,我們支持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當然也不排斥普通的思維方式。所以“靜”與“思”是我們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建議,也就是針對學生的平時表現來設計的。
二、“默想”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靜思”和“默想”就如同一對近義詞,大體上的意思相同,只是有些小的差別,一樣的,都是要求學生靜下心來,因為據調查反映,安靜的環境有助于人類思考問題,并且效率也是很高的,所以我們才會提出這些意見來。上文提到,思維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有一個好的思維,就可以事半功倍,語文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在考試當中,語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符合意思的答案都可以算是正確的,所以這樣看來,語文又是靈活的,多種特點的語文正是我們所學習的重點。在學習上我們要做到“默想”,并且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因為我們的學習就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默想”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從這部分開始的,學生與教師的高度配合也是重點之一,我們常說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也是從這里這兒開始配合的,所以說靜思默想在靈活性強的語文當中是很有效的。
三、語文教學從根源培養學生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可能在剛接觸到學習的時候會有抵觸,畢竟是第一次系統地學習,所以增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是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問題,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我們只是起到了一個銜接的作用。在我看來,學生提高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最有效的方式卻很少,從根源上讓學生了解到語文學習的背景和目的,這樣學生或許會對學習改變一些看法,語文是需要學習很多個模塊的,一旦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那么想必他們一定不會用心去學習剩下的部分,為什么我們的教學一再強調興趣,就是因為有了興趣之后,學生能夠在學習上面集中精力,并且他們會主動地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能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是教師們的原則,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天的時間就能好起來的,時間越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就越大。靜思默想是學習的主題,在浮躁的時期內,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語文學習那就是沒有問題的,總而言之,使用正確的方式來教學才是最有效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