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珍
摘要: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一些知識點很難理解透徹,例題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范例,例題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初中數學例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初中例題教學策略,旨在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關鍵詞: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現狀;策略
例題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例題,讓學生在分析例題、解決例題的過程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例題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建構數學知識。例題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掌握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范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例題教學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初中例題的現狀做了簡要研究。
一、初中例題教學問題分析
(一)例題缺乏針對性
例題的作用是導入數學概念,能夠讓學生理解例題中蘊含的數學知識,突出不同的教學重點,同個例題還可能存在著不同的解題思路,因此,例題的選擇必須具有針對性。但當前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選擇的例題缺乏針對性,所選例題不能突出數學教學重點,無法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思維,學生往往不知道例題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概念,致使數學教學效果下降。
(二)例題應用不足
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初中數學例題教學能夠增加師生間的溝通,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但當前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對例題教學的應用不足,教學手法較為單一,只是單純地講述數學知識,或者通過簡單的例題將重要的數學概念籠統帶過,這種對例題的應用不足會導致例題教學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
(三)學生缺乏主動性
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在例題準備時并沒有考慮學生的需求,在例題設計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在這樣的例題教學方式下,學生會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定式,而一旦例題出現簡單的變動,就會出現學生不會解題的現象。
(四)教師例題應用不科學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要想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例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至關重要,但當前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并不數學教材課程標準,數學教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許多教師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引入例題,并沒有整合教材相關知識,也沒有深入分析初中數學的知識點,這種初中例題教學方式很可能會背離初中數學教學的核心,致使整個初中教學出現偏差,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初中例題教學策略研究
(一)教師教學策略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初中例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選取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例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初中例題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選取代表性的例題,并與生活實際相互結合,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時間與速度”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提出數學例題:“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進入軌道后,若每90分鐘飛船橈地球一周,那么從12日9時到14時,飛行員經歷了幾次日升日落”。通過這種數學例題的引入能夠在例題中蘊含數學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另一方面,在講解與分析例題的過程中,要力求生動、科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教師在提出例題之后,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在例題討論、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二)學生學習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于初中數學例題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學生的學習策略至關重要。首先,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面對例題中出現的困難時能夠用于探索,知難而進,要讓學生在例題的分析中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引入例題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完成探索,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要積極鼓勵,對于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解題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再循循善誘;其次,教師要適當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例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積極解答例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最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引入合理的例題,例題不能過于困難,但也不能過于簡單,同時要保證例題有一定的探究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發散思維,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面積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提出如下例題:“在長a,寬b的長方形內,如何畫出面積最大的三角形?”此例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且沒有脫離學生的知識范圍,學生在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還能夠通過對例題的研究,探索影響三角形面積大小的因素。
綜上所述,例題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方法,通過例題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概念。初中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