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斌 劉彥江 趙欣慶 丁冬彥
(甘肅省永登縣連鋁學校,甘肅 永登)
幾何畫板創設了一個數學實驗室,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學生可以從“聽”數學轉變到“做”數學,即以研究者的方式,參與包括發現、探索在內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教師利用它打破了傳統的用尺規教學的方法。具有動態直觀、數形結合、色彩鮮明、變化無窮的特點,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只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我們基于《幾何畫板》軟件探究出了《極坐標思想在拋物線中的應用》一課。課堂實錄如下:
幾何畫板展示定義(學習拋物線時已多次展示給學生。但這一次教師現場操作電腦鼠標、鍵盤構造拋物線的第三標準方程的圖像,展示大屏幕在黑板的右側)。
(1)建立以O為坐標原點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在y軸正半軸上任意選取一焦點F,并作出其關于x軸的對稱點F′。過點F′作y軸的垂線,即準線l′。
(2)在準線l′任意選取一點D,過點D作直線l″⊥l′.作線段DF的中垂線l,設直線l與直線l″相交于點G。
(用鼠標拖動點D,觀察點G的變化情況,在動態中△GFD恒為等腰三角形,即
(3)同時選取D、G兩點,構造點G的軌跡。即為以F為焦點,直線l′為準線的拋物線。

圖一
幾何畫板展示拋物線的第三標準方程的圖像后,在黑板左上方偏下的位置板書拋物線的第三標準方程:x2=2py。
在拋物線第三標準方程下方板書:
例 1:過拋物線x2=2py(p>0)的焦點F作傾斜角為 30°的直線,與拋物線分別交于A、B兩點(點A在y軸左側),則
分析:在幾何畫板上,過切線l與準線l′的交點作切線l的垂線,與射線GF相交于點A.選擇文本工具,將點G改為點B.用鼠標拖動點D、F,使直線AB的傾斜角滿足題意。發現這是一個與p值無關的動態中恒成立問題。
解:由極坐標的思想方法,可得


圖二
例 2:已知直線y=kx-2(k>0)與拋物線C:x2=8y相交于A、B兩點,F為C的焦點,若,則k= ( )

分析:在幾何畫板上,刪除無關點線,突出拋物線第三標準方程的主體圖形,保留動點D及拋物線上的點B。在準線l′上任意選取動點D′,過點D′作直線與準線l′垂直,設該直線與線段D′F的中垂線相交于點A。構造直線AB。用鼠標拖動點F,使拋物線與題意吻合。拖動點D、D′,使DB、D′A滿足題意且直線AB過點(0,-2)。發現這是一個滿足多重條件的定值定點問題。
解:由拋物線的定義,可得

圖三
FA=D′A,FB=D′B。
設,A(x1,y1),B(x2,y2),則x2=2x1,y2+2=2(y1+2)。
代入x2=8y得
本節課以拋物線為例,闡明極坐標思想在圓錐曲線中的應用,基于幾何畫板在極坐標方程教學中的應用的新探索。本文充分體現了幾何畫板作圖,創設數學實驗室,實現做數學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