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

一般企業里流行的那套流程管理模式,恰恰是讓企業加速走向死亡的罪魁禍首
【規模:復雜世界的簡單法則】
作者:【英】杰弗里韋斯特
譯者:張培、張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定價:98:00元
或許你對“規模法則”這個詞感到陌生,但提起“二八定律”,大概就熟悉多了。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這個定律不斷地被驗證為真。例如,每一次流感疫情爆發之后,統計數據都表明,隨著流感病毒在全球的蔓延,如果感染人數增加一倍,那么被感染的國家可能只增加不到30%。
這些看似奇怪的現象,究竟是緣何發生的呢?這正是《規模:復雜世界的簡單法則》這部書的核心議題。在書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作者杰弗里·韋斯特討論了“規模”對一切生命體——從自然到社會——巨大影響力。
比如3/4這個數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對于生命體而言,卻幾乎是它們的命門。生命體的代謝率,就是隨著體重的3/4冪變換的。在這里,體重和代謝率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線性關系,但又不是我們通常熟悉的那種直接線性關系,而是一種亞線性關系。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體重差不多是老鼠的1萬倍的大象,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只相當于老鼠的1000倍。更令人稱奇的是,這類法則還適用于包括心率、壽命、線粒體密度、樹木高度等等,總之都是與生物體生命相關的事物。如果人們不了解這一點,就有可能出現醫學上的誤判,用藥過量,導致死亡。
造船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要把載貨量增加到原來的10倍,那么你只需要相當于原來的4.6倍的動力就可以了。這也就意味著,船越大。每一噸載貨量所需要的動力就越小,這就是“規模經濟效應”的最佳體現。可見,規模對事物程度乃至性質的改變,是普遍存在的。
規模法則運用于對企業的觀察上,也是同樣有效的。
人有生存欲望,企業也有;人體內有細胞的新陳代謝,企業內部也有員工的流動;人會面臨肥胖的問題,企業規模變大之后,同樣也難以避免結構的臃腫;人類會生育繁衍,企業也可以通過孵化子公司等進行“繁殖”。
根據統計,美國上市公司無論何時上市,都會有一半在10.5年內消失。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在企業創辦初期,規模增長相對較快,如同新生的嬰兒。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維持運營的支出規模隨之增長,企業發展的增速開始放緩。這時的企業看似很強大,其實可能比初創時更脆弱,更經不起風吹草動。
如今凡經營到一定規模的成熟企業,幾乎都采用自上而下的、嚴格的管理流程,目的是降低運營成本,似乎這樣就能實現利潤最大化。但其實這些企業家是在以今天賺快錢的方式,來犧牲掉企業未來的生命。這就有點類似于今天一些家長拔苗助長的育兒法,過早地將尚未充分發展自我的孩子束縛住,以犧牲孩子生命發展的可能性為代價,看似今天成績不錯,但其實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在韋斯特看來,一般企業里流行的那套流程管理模式,恰恰是讓企業加速走向死亡的罪魁禍首。
這個問題看似悖論,其實不難理解。企業家要明白的是,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固定的管理流程的應變能力要遠比靈活多變的個體差得多。所以,管理企業,要在死板的流程和能動的人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不可迷信流程。除此之外,韋斯特認為還應該強調研發,雖然它看起來不是高效的,但沒有研發,企業的活力就會逐漸喪失,最終面臨死亡或者被吞并的命運。
在研究了另一種生命體——城市之后,韋斯特認為,企業應該學習那些去中心化的超大型城市的發展經驗,讓自己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的生命體,鼓勵不同的想法和創新。這樣的模式看似低效,實則會讓企業富于創新精神與生命活力,最終出現大城市那樣的規模效應,讓大企業的發展突破瓶頸,最大限度地抵御衰老的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