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_陳光遠
記錄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邱勝
我是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黃鐘村印山組村民。今年初,村里組織動員群眾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改種經濟效益高的作物,當時,很多村民和我一樣一頭霧水,大家都說:“不種玉米種啥?”
隨后,村支書王志剛召集村民去村里的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聽課,講習員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種植玉米只能收入500-600元,如果種冬棗、刺梨、李子等,到掛果上市后一畝地產值可達五六千元。
大家聽后,紛紛算起賬來,都認為種果樹要比種玉米劃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大多數村民都說,“種玉米收益少,花費人力物力大;種果樹,雖然剛開始一兩年看不到成效,但等掛果成熟后收益就比玉米好得多。”
今年,我試著種了4畝冬棗。起初,由于缺乏種植技術,我栽種的苗木長勢并不好。

講習員在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村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遵義市紅花崗區委宣傳部供圖)
有一次,村里的講習所請到農牧局專家到田里進行指導。“冬棗建園應采用密植矮化栽培方式”“ 5月下旬至6月上旬葉螨發生期噴15%掃螨凈乳油2500倍液1至2次”……在田間地頭,專家從選地建園、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手把手教我們操作。專家說,后期他們仍會提供相關技術指導,讓村民少走彎路,保障樹苗成活率。
我按照專家講習的方法進行種植,苗木長勢一天天好轉。后來,講習所又邀請貴州省農科院蔬菜辦的專家為我們講解蔬菜種植技術。
在所有的課程中,我對孟平紅教授的講解最為深刻。她講解的“辣椒套種春大白菜”和“菜用糯玉米間套春大白菜” 等種植技術讓我學習到如何增加畝產值。
孟平紅了解到我種植蔬菜的想法后,主動向我推薦耐抽薹春大白菜“黔白5號”,用來套種夏秋茄子(辣椒)、秋冬萵筍,一年種三季反季節蔬菜,大大增加土地單產量。
我把以前種植玉米的8畝多土地一部分用來種植果樹,一部分用來種植蔬菜。專家說,只要這幾畝地種好了,致富奔小康不成問題。
在講習所,我和很多村民所擔心的問題是種植出來的果蔬如何銷售。講習所圍繞我們所擔心的問題又做了幾期培訓,內容是“如何加強農民對電商的認識”“如何使用農村電商進行銷售”“如何讓果蔬更有賣相”等。通過培訓,我們不僅掌握了技術,還懂得了一些銷售技巧。
如今,我們不再擔心“如何種”的問題,因為新時代市民講習所就是致富取經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