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在現代教育中,它越來越多地被提及和重視。情感教育貫穿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文章通過在家庭中讓學生體驗生活,從而達到情感教育;在學校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發揮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社會中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的體驗主題活動,注重生命體驗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體驗;情感教育;家庭;學校;社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07
課題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GS〔2017〕GHB269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鳳利(1969—),女,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情感教育。
一、在家庭中讓學生體驗生活,從而達到情感教育
現在大多數學生物質生活較豐富,但精神生活較匱乏,有些學生成天抱怨父母不管他們、不愛他們,對父母產生叛逆、敵對的情感。殊不知他們的父母整天很忙,肩負著家庭、社會的責任,沒有過多的精力顧及他們。前陣子我看了詹宏志寫的一篇名為《明天要早一點呀》的文章,講述的是父親和“我”散步的故事,從點滴細節中“我”感知到父親對“我”的疼愛,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體驗式情感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設定“日、周、月、年”的情感體驗計劃。如學生每日向父母問好、為父母端杯熱茶、為父母捶捶背、向父母表達“我愛您”、出門或者進門時給父母大大的擁抱;每周幫父母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搞一次家務;每月給父母寫一封信,把對父母想說的話通過寫信(微信、微博、電子郵件)說給父母聽,從而很好地和父母進行情感交流,和父母建立濃厚的情感;每年給父母送一份生日禮物、結婚紀念禮物;等等,從而讓青少年在愛父母的情感體驗中慢慢克服不良習慣,培養責任意識和自理自立能力。
二、在學校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發揮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始終立足于以人為本的觀點,培養人格健全的人。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如學生扮演喜極而瘋的范進,大笑著說:“我中了,我中了!”在輕松的表演中,學生對那個朝代的知識分子的命運會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嬉笑之后,也許會產生更深的同情、批判、感慨,而不只是嘲笑;而當一個學生模仿聞一多慷慨之詞,作最后一次演講時,也會被聞一多的勇氣和激情感染。
另外,教師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情感,產生真情。如用化學的美內化良好的情感品質,用豐富的化學用語體現化學語言的簡潔美,教具模型和實驗裝置的造型美,實驗操作的表演美,化學家的心靈美,教師的形象美和語言美、板書美、圖像美以及化學思維所蘊含的美。情境的創設可以從生活中選取素材,以便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同化新知識。比如,在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后,教師可引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1854年5月31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里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后的一天,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生還。事后,英國軍事保安部門調查,沒有什么結果,但化學家們根據英國軍事保安部門提供的材料,很快地找到了“縱火犯”。
教師:大家猜猜,失火的原因是什么?
生1:有人放火。
生2:有人不小心將煙頭丟到草料堆中。
生3:戰艦在海洋上航行,太陽照射到船艙里的熱量來不及散發,溫度升高達到草料的著火點。
生4:船艙里很潮濕,草料緩慢腐爛產生熱量,聚集起來使溫度升高,達到了草料的著火點。
學生們不僅更深刻地理解了燃燒的條件,還知道了緩慢氧化也能放出熱量,從而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緩慢氧化帶來的危害。
再比如,在初三化學“物質鑒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英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堿(食用堿)的瓶子和盛放食鹽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幫她鑒別一下?學生積極思考并設計實驗方案:
生1:用食醋檢驗。分別取混淆了的純堿、食鹽,分別加入少量食醋,冒氣泡的是純堿,沒冒氣泡的是食鹽。
生2:用水檢驗。分別取混淆了的純堿、食鹽,分別加入少量水,觸摸,發熱的是純堿,另一種是食鹽;或者加入水品嘗,有咸味的是食鹽,有澀味的是純堿。
生3:若是在實驗室中,可以用稀鹽酸或者稀硫酸代替食醋,現象、結論與生1的相同。
生4:若是在實驗室中,還可以用石灰水,分別取少量混淆了的純堿、食鹽放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再分別加入少量石灰水,產生渾濁的是純堿,澄清的是食鹽。
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鞏固了氯離子(食鹽中的陰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純堿中的陰離子)的鑒別以及區別了家庭中的鑒別和實驗室鑒別,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做到了“以境育情”。
在音樂課中教師用音樂特有的感人語言展現鮮明的形象,渲染廣泛的意境,易于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以引起想象和聯想。如在學習《我愛我家》的課題導入中,用多媒體播放《讓愛住我家》,美妙的音樂可以使學生身心隨著音樂和語言得到緩解,從而不自覺地感到家的溫暖,融入情感體驗。
新課程改革將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更是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列為三維教學目標之首位。可見,思想品德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成為有正確思想觀念、有愛心、有同情心、有上進心、有責任感、有榮譽感的人。在思想品德課中學習“寬容”知識時,學生在表演完公交車發生口角、繼而發生毆打的片段之后,深刻領會了寬容的重要性。
三、在社會中開展加強生命教育的體驗主題活動
在社會教育活動中,注重生命體驗,生命教育體驗內容包括學會關懷、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培養“愛”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城市少年、青年特別叛逆,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目標,消極的情感困擾著他們,惹是生非,甚至做出了違法的事情。而在農村,有些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就變成了留守者,其不但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自己的生活,還要在課外干農活,其普遍都很懂事,能體貼別人、孝敬老人,很勤奮,有著積極的情感,熱愛生活。如《變形計》這檔電視節目,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尋找熱點中的當局人物,采取一對一互換人生7天,體驗對方的生活,從而很好地教育了體驗者,同時教育了電視觀眾,還引導青少年在戰勝困難中學會磨煉意志,讓其認識到生命與死亡是那么輕易而不可逆轉,生命的不可預期性要求每一個人都珍惜生命;毒品對人們的毒害至深,俗話說:“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毒品會使吸毒者患上多種疾病和傳染病,同時,吸毒會摧毀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墮落。此外,吸毒是高消費,為了支付高額毒資,許多吸毒者傾家蕩產甚至采取違法手段獲得錢財,從而多次犯罪,給社會帶來極大危害。社會教育部門通過圖片和視頻使人們感受吸毒者的悲慘,加強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宣傳活動的開展。艾滋病難以治愈,世界上每隔8秒就會有11萬人被感染艾滋病,而全球平均每天都有8000名艾滋病患者死亡,可見加強預防艾滋病的教育宣傳活動的重要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每個現象進行雙重性的認識,多領悟各種事件的正面效應,并以負面效應為戒。如學生應該明白網絡的真正功能和作用,它不過是一個高速傳播的信息工具,既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信息庫,又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垃圾場。學生應學會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從而對網絡產生正確的、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詹宏志.明天要早一點呀[N].遼沈晚報,2017-08-01.
[2]宋振韶,金盛華.情感體驗:教育價值及其促進途徑[J].教育科學研究,2009(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