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作者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結合自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研究,提出了插入動畫引導概念模型形成等建議,希望能夠對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新高考;地理;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19
作者簡介:鄒昌利,九江外國語學校教師,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學。
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高考著重考查的是學生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地理教學也必須向應用型教學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
一、插入動畫引導概念模型形成
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概念教學無疑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很多概念都比較抽象,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吃透這些概念,學生很難掌握并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傳統的概念教學比較枯燥乏味,其結果就是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降低,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師來說動畫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動畫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學生了解了概念的內容,自然對概念的記憶會更加牢固,也能更好地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比如在學習大氣系統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概念都是比較抽象的,如鋒面氣旋、氣旋、反氣旋、冷鋒、暖鋒等。教師單純地使用語言說明這些概念,學生可能一知半解,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方式將其變化的過程展示出來。這種新穎的概念呈現的方式,對學生來說很具有吸引力。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會停留在文字上,而是深入到其物理變化的過程中,很快就會理解鋒面氣旋、氣旋、反氣旋、冷鋒、暖鋒等概念及其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這些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都是自主完成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際上也處于輔助的地位,使學生在概念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高中地理知識點內容比較多,有些知識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一些知識點的教學和理解,關鍵在于讓學生能夠深入到知識當中,讓學生主動地用自己的想象力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解決高中地理知識學習的難點,通過創建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視覺、觸覺等感知進行刺激,來加深學生的記憶。比如,在學習地球自轉與公轉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這部分知識點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因為自轉、公轉產生的晝夜交替、時差、太陽直射點變化等諸多自然現象,這些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使用大型投影儀、手電筒、地球儀等教學工具,先在網上尋找地球公轉、自轉相關的科普視頻,在教學的過程中關上教室里的燈,拉上窗簾,讓學生在黑暗當中觀看視頻。在演示晝夜交替變化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手電來演示晝夜交替變化的過程,地球儀在手電筒光線之下形成了明暗兩種變化,地球儀在明暗兩種變化之下不同的地區在自轉的影響之下產生的晝夜變化,明白了晝夜變化的過程,結合時間的概念、時區的劃分知識,來說明晝夜變化、時差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釋放和激發。
三、通過微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
微課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其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主題明確、內容集中、側重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能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微課的核心就是微視頻,也就是將地理知識融入到10分鐘左右的視頻當中,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播放 、學習、探究。很多教師習慣把微課用于課前預習,從微課的特點來講,也比較適合在課前進行預習,而預習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一種重要形式。微課制作對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除了視頻形式,還可以是PPT的形式,建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使用比較簡單的PPT。此外,微課的內容也應該更加靈活一些,只有靈活的內容才能激起學生探究的形式,內容的呈現方式要更加富有趣味。比如,在預習“降雨形成”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一段非常優美的“下雨聲”的純音樂,讓學生在聆聽之后在微課上展示冷鋒與暖鋒相匯導致的降雨產生的過程。在聆聽的時候學生的探究的欲望就被激發出來,自主探究的熱情也會大大提高。
總之,新高考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要在教學方法和策略上進行創新,真正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康 爽.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89):135.
[2]萬乾金.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旬刊),2013(5):17.